道德经读书笔记怎么写?( 六 )


第四十八章,本章解释了为何无为无知、无为即清静就能治理天下的原因 。老子认为,要想达到无为的境界,首先要损知去欲,而不能靠为学,为学只能增加欲望,因此,只有无知、无为才能治理天下 。
第四十九章,本章表达了老子的政治理想,老子指出,要做到自己“恒无心”,即无欲,而“以百姓心为心”,将善与信作为自己的心和天下人的心,这是一种民主的思想,老子认为,执政者应该没有私心 。
第五十章,本章旨在说明养生太过就会残害生灵的道理,老子认为真正的养生自保、能够延年益寿者只不过三成而已 。老子生逢乱世,他看到人生危机四伏,生命随时随地受到威胁,因此他主张不要靠战争、抢夺来保护自己,不要以奢侈的生活方式来保养自己,而是清静无为、恪守道德原则,不妄为不伤害别人 。
第五十一章,本章进一步阐述了道和德的关系 。道是万物生存的总原理,德是万物从这个总原理中所得的一个理 。道和德只是全和分、体和用的分别,而没有本质的差别 。万物有道创生,再有存在于万物之中的道,具体体现为德的畜养,然后才能成长 。
第五十二章,本章旨在说明守道的重要性 。老子认为,道虽小,却是天下万物的本原 。认识到世间万物的本原,也就会知道世间万物的本身,便能树立正确的宇宙观和人生观 。
第五十三章,本章是说为政的人,应该无私无欲,表现无为,这样才合于大道 。老子认为,判断一个人是否真有智慧的唯一标准,就是看其能否体察、运用并不断固守大道 。不走大道,就会走入邪路 。
第五十四章,本章讲道的功用,即德给人们带来的益处 。老子说,人应当采取对比的方法,即以自身对照自身,以自家对照自家,以国家对照国家,这样来观察天下 。老子讲了修身的原则、方法、作用 。他说,修身的原则是立身处世的根基 。
第五十五章,本章讲人生处世的哲学,即德在人生上的具体体现 。前半部分用的是形象的比喻,后半部分讲的是抽象的道理 。老子要人保持婴儿的心理,以免与道渐行渐远 。
第五十六章,本章老子讲述怎样可以保持常态的和,讲述了和的最高道德境界 。在老子看来,得到的圣人,即修养成理想人格的人,能够挫锐、解纷、和光、同尘,这就达到了玄同的最高境界,老子认为当政者应当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
第五十七章,本章旨在说明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老子警告当政者,在政治上要走正路,在军事上要坚持出奇制胜的原则,治理国家主要靠清静、无为、无事、无欲思想 。而事实上,老子主张的政治思想在当时是不可能被执政者所接受的,也绝对没有实现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