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写好关于古诗词的研究报告( 二 )


2.教给学生鉴赏诗歌的理论知识,激发学生诗歌学习兴趣 。
3.在实践中探索研究高中学生古诗词赏析学习方法 。
4.汲取诗歌中深厚的文化精神养料,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
研究内容:
1.更新古诗词教学理念,改变传统教学方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
2.激发学生品读诗歌的兴趣 。
3.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诗歌,增强语感,提升鉴赏能力 。
4.注重诗歌鉴赏、答题方法的传授 。
研究方法、步骤及过程:
结合教学实际,课题成员进行了明确的分工 。各个年级身体力行,进行课题的实验与研究 。
1.开展活动
各年级根据各自年级的指定篇目开展古诗词背诵活动,掀起了学习古诗词的热潮,夯实了古诗词的积累,为感悟赏析打下了坚实基础 。
2.拓展练习
各年级本着课内总结方法,课外提高能力的原则,在课内学习的基上,
适当进行了课外同类型古诗词赏析,进行方法迁移并总结提高 。
3.写作赏析文章
各年级根据学生古诗词赏析方法的掌握程度及能力提高的程度,布置了学生对古诗词赏析的作文,检测了学生对古诗词的赏析情况 。
如何引导学生写好关于古诗词的研究报告 结题 报告 摘要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通过诗歌鉴赏理论知识做铺垫,加上教师精练做指导,以及高考前适度专题训练,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赏析的实践能力 。
整个课题研究过程遵循“诗歌鉴赏理论—实践—理论”的规律 。
通过教给学生鉴赏古典诗歌理论知识,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
通过诵读、实验、练习、创作等方法,适时、适地、适度地教给学生正确的鉴赏方法 。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加深了学生古典诗歌的积淀,综合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 。
同时也促进了课题组参与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改变 。
结题报告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在什么背景下我遇到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的内涵是什么?)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古典诗词集意境美、情感美、语言美,韵律美于一体,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用心去诵读、去体会 。
两千年前,先哲孔子身体力行传播“诗教” 。
今天,我们同样要重视古诗词教学 。
从承载文化遗产这方面而言,古典诗歌有着其他文本所不具有的优势 。
特别是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高中语文必修和选修课本中都收录了大量优秀的古典诗词,从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到唐诗宋词,无不反映出现代教育对高中生文学作品赏析能力培养的重视 。
培养学生的古典诗歌鉴赏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发展个性,丰富精神世界 。
但目前高中学生对古典诗词的认识仅限于读读背背,满足于名句默写能挣到分,并没有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内容和情感;目光也仅限于课内诗词,并没有广泛涉猎延伸到课外,阅读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对诗歌的鉴赏仅限于浅层次的感知,懵懂乱猜,没有掌握系统科学的方法 。
针对学生学习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急需教师“答疑解惑”“授之以渔”,对学生进行古典诗词赏析方法的指导 。
由于古诗词作为古代的一种文学存在,包含有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历史知识,作为最精粹的汉语言文学,又包蕴有丰富的情感和表达手段,因此,学会赏析古典诗词有一定的难度,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 。
对于教师来说,也时常会遇到费时费力地教,学生能力却难以提高的窘境 。
大多数教师面对古典诗词的教学,都会产生许多困惑,有自身文学素养的欠缺,有欣赏方法的概念模糊及具体应用的困难,也有对基础薄弱学生的教之乏术 。
学术界也缺少对中学生赏析古诗词方法的具体指导,所以,在中学教学实际当中,确实有必要进行中学生古诗词赏析方法研究 。
本课题尝试通过教学实践和探究解决高中学生古诗词赏析方法的指导(如通过朗读、背诵、默写、赏析、解题等学习方法),致力于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提高 。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研究的理论、实践、政策依据 。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学生“背诵一定数量的我国古代诗文名篇,学习中国古典诗词格律的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文化积累,为形成传统文化的底蕴打下扎实基础 。
” 新课标在“课程目标”的“必修课程”部分中指出:能感受形象,品位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