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是什么意思|三伏天的真实含义和民俗( 二 )


三伏天是什么意思|三伏天的真实含义和民俗



比如在浙江的民间,自古有吃伏茶的习俗,这一习俗甚至在今天还能看见 。这个伏茶呢,其实和著名的“小红罐”有相似之处,名字叫茶,实际上是个防暑降温的药方子 。浙江的伏茶是以竹叶、槟榔、荷叶、六一散(主要成分为滑石和甘草)煎煮而成 。其实不独是浙江,全国很多地方都有一些类似性质的以“茶”为名的防暑降温药方存在,最著名的莫过于广东的“小红罐” 。
三伏天是什么意思|三伏天的真实含义和民俗



说到这些伏茶或者“凉茶”,还需要跟大家提个醒 。凉茶是凉的吗?有人把小红罐放在冰箱里,满头大汗回家来上一罐:“啊~~~”爽得飞起 。抱歉,那不叫凉茶,那叫凉水 。实际上一般来说凉茶或伏茶,都不是冰镇了喝的,而是常温或者温热着喝,喝进去的时候可能不凉,但等里面的药物生效之后发一层汗,才能感受到凉意 。这也体现了咱们中国传统上“中正平和”的道理 。
在三伏天里,有些地区还有“伏日进补”的习俗,在北方有“伏羊”、“伏鸡”一类的滋补饮食 。这主要是因为天气过于炎热,人体水分和养分流失都非常大,需要补充营养 。尤其是对一些常年户外劳动的体力工作者来说,营养的补充更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北京地区过去也有“贴伏膘”的说法,也就是伏天里要改善伙食 。过去一些老板们,在伏天会给手下的雇农、雇工吃点好的,也是这个意思 。
三伏天是什么意思|三伏天的真实含义和民俗



最后呢,三伏天里不光人需要进补,要防暑降温,连牲畜也需要特别的照顾 。在山东临沂地区,就有给牛改善饮食的习俗 。比如在伏日里要给牛煮麦仁汤喝,据说能让牛不太流汗,增强体力 。毕竟在传统的农业社会里,耕牛是农民家庭最重要的劳动工具了,得好生照料 。

【三伏天是什么意思|三伏天的真实含义和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