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毛泽东 咏梅 诗配图?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六 )


”参考资料:卜算子·咏梅-百度百科...
《卜算子·咏梅》 《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陆游词译文 驿亭之外,靠近断桥的旁边,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却无人作主 。
每当日色西沉的时候,总要在内心泛起孤独的烦愁,特别是刮风下雨 。
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春,一意听凭百花去嫉妒 。
零落凋残变成泥又碾为灰尘,只有芳香依然如故 。
陆游简介 陆游(1125—1210) 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
南宋爱国的大诗人 。
他生当封建统治阶级向外来侵略势力委曲求和的时代,爱国抱负不为时用,晚年退居家乡 。
他在《咏梅》词中表现出孤芳自赏、凄凉抑郁的调子 。
陆游词简析 【简析】 陆游酷爱梅花,因为它象征着气节 。
他的《落梅》诗说:“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
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
”梅花开时不畏严寒,落时不恋春光,来得光明,去得磊落 。
陆游所心折的正是梅花的这种高洁品格 。
他甚至幻想“何方可化身千亿,一对梅花一放翁”(《梅花绝句》), 希望终身与梅花为伴 。
此词咏梅,实际上是借梅花的品格自明心迹,自抒怀抱 。
上片感遇 。
“驿外”二句,说梅花流离沦落,所居非地;“已是”二句,说梅花备受风雨摧残,所遇非时,突出梅花遭遇的不幸 。
下片咏梅历尽磨难,留得芳香而去 。
从中不难看到作者身世与人格的投影 。
陆游早年因爱国议论触犯秦桧被黜,后来又因“力说张浚用兵”免职 。
他在南宋苟且偷安的环境中,一直颇遭时忌,但爱国斗志始终不衰,甚至老而弥笃 。
此词或许是他晚年所作,借咏梅以表达其坚定不移的爱国立场和政治节操 。
虽然不免有自悼自伤的消极成 份和孤芳自赏的意味, 但主要精神是积极的, 他在词中对周围恶浊的环境、“群芳”嫉妒的卑劣行径以及自身遭受的种种迫害,所表现出的高度蔑视,也是令人感佩的 。
咏物词贵在“不离不即”、“不粘不脱”,做到托物寄意,物我相融 。
此词不雕镂梅花形貌,而着重摄取其神韵,借以自我写照,是咏梅的上乘之作 陆游词赏析一 【赏析一】 这首《卜算子》以“咏梅”为题,这正和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濂溪先生(周敦颐)以莲花自喻一样,作者亦是以梅花自喻 。
陆游曾经称赞梅花“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落梅》) 。
梅花如此清幽绝俗,出于众花之上,可是如今竟开在郊野的驿站外面,破败不堪的 “ 断桥”,自然是人迹罕至、寂寥荒寒、梅花也就倍受冷落了 。
从这一句可知它既不是官府中的梅,也不是名园中的梅,而是一株生长在荒僻郊外的“野梅” 。
它既得不到应有的护理,更谈不上会有人来欣赏 。
随着四季的代谢,它默默地开了,又默默地凋落了 。
它孑然一身,四顾茫然—— 有谁肯一顾呢,它可是无主的梅呵 。
“寂寞开无主”这一句,词人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在客观景物之中,首句是景语,这句已是情语了 。
日落黄昏,暮色朦胧,这孑然一身、无人过问的梅花,何以承受这凄凉呢?它只有“愁”—— 而且是“独自愁”,这与上句的“寂寞”相呼应 。
驿外断桥、暮色、黄昏,本已寂寞愁苦不堪,但更添凄风冷雨,孤苦之情更深一层 。
“更著”这两个字力重千钧,前三句似将梅花困苦处境描写已至其但二句“更著风和雨”似一记重锤将前面的“极限”打得崩溃 。
这种愁苦仿佛无人能承受, 至此感情渲染已达高潮,然而尽管环境是如此冷峻,它还是“开”了!它,“ 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道源);它,“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杨维桢) 。
上阕四句,只言梅花处境恶劣、于梅花只作一“开”字,但是其倔强、顽强已不言自明 。
上阕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 它也的确还有 “ 愁” 。
从艺术手法说,写愁时作者没有用诗人、词人们那套惯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写得象这象那,而是用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烘托 。
况周颐说:“词有淡远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为高手 。
”(《蕙风词话》)就是说,词人描写这么多“景物”,是为了获得梅花的“神致”;“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写景”( 田同之《西圃词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