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柳如是的诗词( 五 )


我读《唐诗三百首》 , 我看人生三千景 , 我悟世间人世情 , 我体世间人之挫……
读《李清照诗词》3000字有感读《李清照诗词》有感阅读:16482008-08-07 09:14标签:文化一直以来X就对唐诗宋词情有独钟 , 尤其对宋词更是偏爱 , 而宋词又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 我呢则对婉约派的诗词尤为喜欢 。
不过婉约派与豪放派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 只是婉约派一般写的是闺情伤离相思等 , 而豪放派的题材相较婉约要广得多 , 有山川河貌的描写、家国之思、社会事件等 , 婉约派更注重铺陈 , 而豪放派直抒胸臆的较多而已 。
婉约词派的特点 , 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 , 结构深细缜密 , 重视音律谐婉 , 语言圆润 , 清新绮丽 , 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 这可能也是我喜欢的原因吧 。
象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 , 晓风残月 。
衣带渐宽终不悔 , 为伊消得人憔悴 。
”;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 ,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几道的“舞低杨柳楼心月 , 歌尽桃花扇底风”;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 , 帘卷西风 , 人比黄花瘦 。
”等名句 , 都是我非常喜欢的 , 描写的细腻柔美很有意境 , 不愧是情景交融的抒情杰作 。
有人说婉约派的创始人是柳永 , 有人说是李清照 , 具体是谁我也不知道 , 但就其二人及其作品来说 , 我尤其喜欢李清照 , 究其原因我想一个是李清照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女词人 , 而且是我的山东老乡引得我特别关注 , 第二呢则是李清照的作品大多清新脱俗婉约柔美我非常的喜欢 , 再者她和赵明诚的千古恋情也是我对其人和作品喜欢的重要原因 。
记得从初中时候起 , 语文课本里就开始有李清照的作品 , 一直到高中结束 , 李清照的词学了大概有十几首 。
比如:“《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 沉醉不知归路 。
兴尽晚回舟 , 误入藕花深处 。
争渡 , 争渡 , 惊起一滩鸥鹭 。
《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 , 瑞脑消金兽 。
佳节又重阳 , 玉枕纱橱 , 半夜凉初透 。
东篱把酒黄昏后 , 有暗香盈袖 。
莫道不消魂 , 帘卷西风 , 人比黄花瘦 。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 浓睡不消残酒 。
试问卷帘人 , 却道海棠依旧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等 等词句现在想起依然能脱口而出 ,  , 这都是中学时代太喜欢死记硬背的功劳 , 其实对于这些精华的词句有好多地方当时的我都不太理解 。
随着文化知识的积淀 , 人生阅历的丰富 , 逐渐的对于李清照的词我有了自己的理解 , 也就更喜欢她的词了 。
假期有空偶然在网上搜到李清照的所有诗词 , 很是高兴 , 如干渴之人遇到了汪洋大海 , 整整三天我食不甘味夜不能寐 , 端坐电脑前陶醉在诗词里 , 那真叫一个畅快淋漓!读完所有诗词我更是对李清照的诗词喜爱有加 , 对其清新脱俗的词风和细腻逼真的描写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
比如:“《点绛唇》蹴罢秋千 , 起来慵整纤纤手 。
露浓花瘦 , 薄汗轻衣透 。
见有人来 , 袜剗金钗溜 。
和羞走 , 倚门回首 , 却把青梅嗅 。
”这首词中“和羞走 , 倚门回首 , 却把青梅嗅 。
”这一句是点睛之笔 , 那一回眸间的娇羞以及倚门偷觑 , 眼波流动 , 心理微妙却要借梅子的清香去掩饰的小动作 , 把女儿家的心思和情态表现的栩栩如生入木三分 。
再比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 轻解罗裳 , 独上兰舟 ,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 , 月满西楼 。
花自飘零水自流 。
一种相思 , 两处闲愁 。
此情无计可消除 , 才下眉头 , 却上心头 。
”这首词意境之优美——秋风起时 , 轻泛兰舟 , 悠悠碧水带走片片飘落的花瓣 , 使人好像看到一幅美丽的水墨画;感情之细腻——此情无计可消除 , 才下眉头 , 却上心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