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诗词观沧海的意思( 三 )


全文:步出夏门行·观沧海两汉:曹操东临碣石 , 以观沧海 。
水何澹澹 , 山岛竦峙 。
树木丛生 , 百草丰茂 。
秋风萧瑟 , 洪波涌起 。
日月之行 , 若出其中;星汉灿烂 , 若出其里 。
幸甚至哉 , 歌以咏志 。
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 , 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

【曹操的诗词观沧海的意思】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 , 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
树木和百草丛生 , 十分繁茂 ,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 , 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 , 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
银河星光灿烂 , 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
我很高兴 , 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
赏析《观沧海》是借景抒情 , 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
《观沧海》的高潮放在诗的末尾 , 它的感情非常奔放 , 思想却很含蓄 。
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 , 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寓情于景 。
因为它含蓄 , 所以更有启发性 , 更能激发我们的想像 , 更耐人寻味 。
过去人们称赞曹操的诗深沉饱满、雄健有力 , “如幽燕老将 , 气韵沉雄” , 从这里可以得到印证 。
全诗的基调为苍凉慷慨的 , 这也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
作者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 , 字孟德 , 一名吉利 , 小字阿瞒 , 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 , 汉族 。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 , 其子曹丕称帝后 , 追尊为武皇帝 , 庙号太祖 。
曹操精兵法 , 善诗歌 , 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 , 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 , 气魄雄伟 , 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 , 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 , 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 史称建安风骨 , 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
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 , 尤工章草 , 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
曹操诗词全集 曹操诗词全集曹操(155-220):即魏武帝 。
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
字孟德 , 小名阿瞒 , 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 。
初举孝廉 , 任洛阳北部尉 , 迁顿丘令。
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懂卓的战争中 , 逐步扩充军事力量 。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 , 为衮州牧 , 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分 , 编为“青州兵” 。
建安元年(196年) , 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 。
从此用其名义发号施令 , 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
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 , 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 。
建安十三年 , 进位为丞相 , 率军南下 , 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
封魏王 。
子曹丕称帝 , 追尊为武帝 。
他在北方屯田 , 兴修水利 , 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 , 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 , 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 , 抑制豪强 , 加强集权 。
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
精兵法 , 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
善诗歌 , 《蒿里行》、《观沧海》等篇 , 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 , 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 , 气魄雄伟 , 慷慨悲凉 。
散文亦清峻整洁 。
著作有《魏武帝集》 , 已佚 , 有明人辑本 。
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 。
(《辞海》1989年版)太祖御军三十余年 , 手不舍书 。
书则讲武策 , 夜则思经传 。
登高必赋 , 及造新诗 , 被之管弦 , 皆成乐章 。
(《魏书》)上雅好诗书文籍 , 虽在军旅 , 手不释卷 。
每每定省 , 从容常言:人少好学 , 则思专 , 长则善忘;长大而能勤学者 , 唯吾与袁伯业耳 。
(《典论·自叙》 , 袁伯业名遗 , 袁绍从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