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思念已亡母亲”的诗词有哪些?( 三 )


为了子女、为了家庭老人家默默地 , 耗尽了岁月 , 熬尽了人生 , 直到满头白发都是在为着子女鞠躬尽瘁 。
她的一生是劳作的一生 , 是辛苦的一生 。
直到生命尽头 。
20. 树欲静而风不止 , 子欲养而亲不待 。
后来母亲去世时 , 又因我根本意想不到和本人又无力改变的原因 , 使我没能见到我可怜的母亲 , 这是我一生最大的痛 。
不能为两位老人尽到人子之孝是我一生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 。
21. 母亲走了 , 我心中充满了遗憾和痛楚 , 我有天塌地陷的绝望 , 有四顾茫然的张皇 , 有无处容身的凄凉 。
22. 送走去世的妈妈的那几天似乎带走了我所有的精力 。
整整一个周 , 我不能够开口说话 , 一是因为声音嘶哑无法说话 , 二是因为我担心泪总是会比话先流下来 。
23. 守孝不知红日落 , 思亲常望白云飞 。
24. 妈妈去了的这段日子 , 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是苏轼的那句诗句“千里孤坟 , 无处话凄凉” , 妈妈 , 当你离去的那一瞬间 , 你是否一缕香魂飞回了魂牵梦想的故里?是否了却了你现实中未了的心愿?25. 我想念母亲 , 想起了小时候母亲为我和妹妹过生日的慈母情怀 , 想起了母亲为父亲在田间擦汗时的温柔体贴;记起母亲淋着倾盆大雨踏着泥泞的土路接妹妹回家的情景 , 记起母亲在零下三十度的严寒中走街串巷叫卖时冻的瑟瑟发抖的身影……26. 母亲 , 走了 。
她很平凡 , 很善良 , 很慈爱 , 很无私 , 很温柔 , 很体贴 。
夜里我又梦到了母亲 , 梦到妹妹拿着一束康乃馨向母亲怀里扑去……27. 风卷愁云冷雨微 , 仙游老母几时归 。
28. 探母而今唯梦里 , 念慈每日赖魂牵 。
29. 黄泉那角思儿切 , 今又慈颜到梦中 。
30. 每见家山娘踏处 , 殷殷泪水涌滂沱 。
31. 尝见里人称母寿 , 抆泪即思我慈母 。
32. 爱子心...
中秋节思念已故妈妈的诗词 《五律.中秋祭母夜思》月圆人未归 , 泪落几回回 。
入梦欢同享 , 醒来情自悲 。
春光徐渐远 , 秋夕正当垂 。
动问南飞雁 , 家书寄给谁?1. 中秋节 , 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 , 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 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 , 故名 , 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
2.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 , 盛行于宋朝 , 至明清时 , 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 。
受中华文化的影响 , 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
3. 中秋节赏月的风俗 , 据历史学家推断 , 最初是古代宫廷文人兴起 , 然后扩散到民间的 。
早在魏晋乐府《子夜四十歌》中 , 就有一首《秋有月》描写道:“ 仰头望明月 , 寄情千里光 。
”在唐代 , 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 , 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 中秋节开始成为固定的节日 。
4. 《唐书·太宗记》记载就有“八月十五中秋节” 。
传说唐玄宗梦游月宫 , 得到了霓裳羽衣曲 , 民间才开始盛行过中秋节的习俗 。
5.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 , 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 , 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 , 象征团圆 , 因而又叫“团圆节” 。
中秋“悼念亡母”的诗词有哪些? 1、《十五》宋·王安石将母邗沟上 , 留家白紵阴 。
月明闻杜宇 , 南北总关心 。
2、《谁氏子》唐·韩愈非痴非狂谁氏子 , 去入王屋称道士 。
白头老母遮门啼 , 挽断衫袖留不止 。
翠眉新妇年二十 , 载送还家哭穿市 。
或云欲学吹凤笙 , 所慕灵妃媲萧史 。
又云时俗轻寻常 , 力行险怪取贵仕 。
神仙虽然有传说 , 知者尽知其妄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