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城市江边夜景”的诗有哪些?( 四 )


白话译文:年年除夕都要哼哼唧唧地作诗 , 儿女看见 , 便在灯前窃笑:“爸爸又在作诗哩!”你们别笑 , 我也自悔不该作诗 , 枉费心力做个诗人 , 却一无所用。
9、《癸已除夕偶成》(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 , 忧患潜从物外知 , 悄立市桥人不识 , 一星如月看多时 。
白话译文:时间慢慢地流逝 , 各家各户的欢声笑语从四面八方隐隐传来 。
在石桥上昂首而立的人却恍若置身世外 , 他凝望着天空 , 却把一颗明星当作月亮观看了多时 。
10、《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 ,  行舟绿水前 。
潮平两岸阔 ,  风正一帆悬 。
海日生残夜 ,  江春入旧年 。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
白话译文:孤单漂泊青山之外 , 独自行舟绿水之间 。
潮水上涨 , 两岸之间更显宽阔;顺风吹来;一条白帆正好高悬 。
夜色将尽 , 海上旭日东升;新年未至 , 江中春意已现 。
家书既已寄出 , 会被送往何处?希望北归大雁 , 送到洛阳之边 。
扩展资料: 春节 ,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 是传统上的农历新年 。
春节俗称“年节” , 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天腊、新岁 , 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 。
中国人过春节至少已有4000年以上的历史 。
在民间 , 旧时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 , 一直到正月十九日 。
在现代 , 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 , 但一般至少要到农历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算结束 。
描写离别的古诗词 送别诗 1、骆宾王 《于易水送人一绝》 此地别燕丹 , 壮士发冲冠 。
昔时人已没 , 今日水犹寒 。
——崇敬荆轲古今一体 , 略去枝蔓直入史事 , 一种激越之情 。
后两句寓情于景 , 景中带比 , 荆轲精神千载犹存 , 还有诗人对现实环境的深切感受 。
没有离别的情景也不知所送为谁 , 纯是抒怀咏志之作 , 开风气之先 。
2、王勃 《别薛华》 送进多歧路 , 遑遑独问津 。
悲凉千里道 , 凄断百年身 。
心事同漂泊 , 生涯共苦辛 。
无论去与住 , 俱是梦中人 。
——穷和独是传神之笔 , 迢迢千里唯失意的心来作伴 , 第三联同情劝慰对方 , 也用以自慰 , 双方都会在对方的梦中出现 , 说明怀友之诚相思之切 , 不重惜别之情而写悲切的身世之感、政治上的挫折 , 未能摆脱个人哀伤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 , 风烟望五津 。
与君离别意 , 同是宦游人 。
海内存知己 , 天涯若比邻 。
无为在歧路 , 儿女共沾巾 。
——杜少府上任 , 俱是客中之别不必伤感 , 一洗送别的悲酸之态 , 意境开阔音调爽朗 , 独标高格 。
《江亭月夜送别二首》其二 乱烟笼碧砌 , 飞月向南端 。
寂寞离亭掩 , 江山此夜寒 。
——客居巴蜀之间所写 , 通过对景物的描写 , 间接地表达送走友人后环顾离亭仰望明月 , 远眺江山 。
留连顾望之状 , 凄凉寂寞之情自然浮现纸上 , 夜色深沉冷寂 。
融情入景 。
寒 , 着此一字境界全出 。
3、孟浩然 《留别王维》 寂寂竟何待 , 朝朝空自归 。
欲寻芳草去 , 惜与故人违 。
当路谁相假 , 知音世所稀 。
只应守寂寞 , 还掩故园扉 。
——怨怼之中又带有辛酸意味 , 感情真挚动人 , 既没有优美的画面 , 又没有华丽的词藻 , 语句平淡近乎口语 , 对偶不工极其自然 , 言浅意深颇有余味 。
4、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 , 平明送客楚山孤 。
洛阳亲友如相问 , 一片冰心在玉壶 。
——首句写萧瑟的秋意 , 也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 。
那寒意不仅在满江风雨中也在离人的心头 。
次句意境开阔 , 孤——衬心境 , 即景生情 , 情蕴景中 , 令人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 , 冰清玉洁的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