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数图形中的学问》教学反思( 三 )


在小结时,我并不是让学生总结出数角的公式,而是让学生说一说他们在整个学习和实践数角的过程中有哪些感受和发现,让学生表述自己发现的规律和顺序,实际上是让学生总结归纳的过程 。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对数角过程中的顺序,角个数的变化体会得比较深入 。收效良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数图形中的学问》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目标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经历探索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使学生的数学思考有条理,并具有一定的归纳能力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图形中的学问”一课中,数图形不是“数”而是图形的计数问题,图形计数是研究一个图形中包含基本图形个数,数出某种图形的个数是一类有趣的数学问题,怎样数图形的个数就能做到不重不漏,全部数出来呢?其实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分类数 。这节课我通过让学生亲自数一数的活动,经历从简单到复杂图形计数方法的过程,体验到数图形的不同方法:随意数、按一定顺序数、分类数、利用总结的方法计算等策略,从中感受按照一定方法计数图形的优点,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有序思考和学会归纳总结的思维品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
通过这节课,我有以下体会:
一、目标定位要准确,注重计数图形与归纳方法相结合 。
“数图形中的学问”一课,教材编排相对简单,仅限于这种单一的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的计数 。而数学老师都知道,与本课相关的辅导内容却是很多的,如组合的数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长方体等等 。另外,这种简单的图形计数隐含了一个背景知识“等差数列的求和”这一知识点,四年级除了个别学习奥数的学生知道以外,大部分学生并不了解 。因此,在设定目标的时候注重图形的计数与方法的归纳,没有把重点放在等差数列求和的方法上 。而将重点放在了计数图形方法的探究如何列式解决图形个数的问题上 。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数图形中的学问》教学反思】二、认知起点要把握准确,把学生已有的经验与数学的认知紧密结合 。
关于如何数角、数三角形、数长方形,有的孩子已经掌握,也懂得按照一定的顺序数,对于稍复杂的图形就不知所以然,这是孩子们学习的起点 。正是准确的把握了这个起点,尊重了孩子们已有知识,注重方法的探寻 。整节课围绕“你是怎样数的?”和“你是怎么算的?”这一中心问题展开教学 。有序地数图形大部分学生都会,因此我在上课开始时就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数出简单图形的个数,当学生说出数线段的两种不同方法后,就引导学生总结出计算图形个数的方法,并立刻加以运用 。学生经历由利用已有经验去“数”,到运用自己总结的方法去“算”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