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故乡的写作背景( 五 )


上述《故乡》中的两个循环节,没有把豆腐西施杨二嫂这个主要人物包括进去,因为这个人物,照我看来 , 只是这两个循环节的重要的、必要的补充因素 , 是做为它们的衬托而出现在小说之中的 。封建等级制度、封建等级观念、封建礼教制度,使鲁迅和闰土变得隔膜起来,但还没有完全堙灭他们二人内心的亲情和爱情,它们把闰土压迫得麻木、迷信起来 , 但还没有摧毁他的善良和忠厚 。豆腐西施杨二嫂则是在封建等级制度中 , 变得对人毫无诚意了的一个市侩性人物 。她在鲁迅面前攀亲拉故,实际上毫无感情;表面上恭维,实际上只是为了捞点东西 。在她的身上,体现了封建等级制度、封建等级观念和封建礼教制度所能造成的更严重的后果:浇灭人与人之间的任何一点感情温热,使之成为在虚伪言词掩盖下的互相掠夺的冷酷关系 。
在《故乡》的现实的人与人的关系中,只有水生和宏儿的关系还是正常的、美好的,但他们的将来会怎么样呢会不会重新走上鲁迅和闰土已经走过的老路呢这便是鲁迅集中思考的问题 。鲁迅不愿他们再象自己、再象闰土,更不愿他们象“辛苦姿睢”生活着的豆腐西施杨二嫂,但能不能实现呢如何实现呢鲁迅却并不完全知道 。
以上便是《故乡》的主要内容 。“闰土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是我们讲到《故乡》时常用的一句套话 。这在某种意义上是对的,但在某种意义上又不完全对 。封建的等级观念、封建的礼教规范真地已经绝迹了吗我们面前那些睁着天真无邪的眼睛听我们讲解《故乡》的学生,在将来真地便能避免鲁迅与闰土那种关系的变化了吗他们之间真地便能不再隔膜起来了吗《故乡》向我们提出的问题并没有完全过时,因而它还是有现实意义的 。
《故乡》中心思想是:
小说通过我回故乡搬家的见闻感受的描写,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等级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严重隔膜,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中国农村经济衰败 。
农民极度贫困的严重现实,深刻而多方面的揭示导致农民贫困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彻底否定和对新生活的殷切希望,召唤人民群众自己起来救自己 , 共同为实现新生活而努力奋斗 。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辛亥革命后,封建王朝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但是代之而起的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 。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 。
由于这双重的压迫,中国的广大人民 , 特别是中国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
鲁迅先生的《故乡》,写于1921年1月 , 在这一年多以前,鲁迅回故乡绍兴接母亲到北京,在鲁迅故乡之行日记中详细记录了这次回乡的行程 , 个中的繁杂与艰辛尽在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