莳萝如何种植


莳萝如何种植

文章插图
莳萝古称“洋茴香” , 原为生长於印度的植物 。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莳萝的栽培技术,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
莳萝的栽培技术【莳萝如何种植】莳萝(Dill) , 古称“洋茴香”,原为生长於印度的植物,外表看起来像茴香,开著**小花 , 结出小型果实 , 自地中海沿岸传至欧洲各国 。莳萝属欧芹科,叶片鲜绿色,呈羽毛状,种子呈细小圆扁平状,味道辛香甘甜,多用作食油调味,有促进消化之效用 。
多年或一年生草本,高60-90厘米;茎直立,无毛 。叶矩圆形至倒卵形,长10-35厘米,二至三回羽状全裂,最终裂片丝状 。复伞形花序顶生,直径约15厘米;无总苞及小苞;花瓣**,内曲 , 早落 。双悬果椭圆形 , 背棱稍突起,侧棱狭扁带状 。
一年生草本 , 稀为二年生,高60-120厘米,全株无毛,有强烈香味 。茎单一 , 直立 , 圆柱形,光滑,有纵长细条纹,径05-15厘米 。基生叶有柄,叶柄长4-6厘米 , 基部有宽阔叶鞘,边缘膜质;叶片轮廓宽卵形,3-4回羽状全裂 , 末回裂片丝状,长4-20毫米,宽不及05毫米;茎上部叶较?。至汛问伲?无叶柄 , 仅有叶鞘 。复伞形花序常呈二歧式分枝,伞形花序直径5-15厘米;伞辐10-25,稍不等长;无总苞片;小伞形花序有花15-25;无小总苞片;花瓣** , 中脉常呈褐色 , 长圆形或近方形,小舌片钝 , 近长方形,内曲;花柱短,先直后弯;萼齿不显;花柱基圆锥形至垫状 。分生果卵状椭圆形 , 长3-5毫米,宽2-25毫米,成熟时褐色 , 背部扁压状,背棱细但明显突起,侧棱狭翅状,灰白色;每棱槽内油管1,合生面油管2;胚乳腹面平直 。花期5-8月,果期7-9月 。
莳萝的繁殖培育播种和扦插繁殖,播种繁殖为主 。最好选用优良母体,建立种子园和采穗树园 。行播种繁殖的,最好从人工辅助授粉开始,应在5-6天盛花期间重复授粉5-6次 。
育苗技术
①采种:莳萝3月下旬至4月上旬开花,10月中、下旬种子成熟 。当球果由黄绿色变为黄褐色,种皮由黄褐色变为深褐色时,种子逐渐成熟,即可采收 。将球果摊于室内阴干,当球果开裂后,轻轻敲击脱出种子 。
②种子处理:播种前可用冷水或40-50℃温水浸种4-5天 。每天换水一次,捞出沥干水分即可播种 。也可用3%的硫酸铜或1%尿素溶液浸种,有益于发芽,用甲醇浸种5分钟可提高发芽率和提早发芽 。近年来,也有的采取长期冷水浸种 , 获得良好的效果 。
③播种:莳萝对土壤pH反应敏感 。中性或微碱土育苗,常出现苗木黄化现象 , 生长不良故宜选地下水位较高,pH5-65 。肥沃湿润的沙壤土播种育苗 。冬季播种以12月为好,春季播种宜在2月中、下旬进行 。莳萝幼苗出土力弱,覆土不宜太厚,以2厘米左右为宜 。覆土后随即覆盖一层稻草或地膜 , 以利保墒并防止土壤板结 。每米条沟播种30-50粒 , 莳萝幼苗对不同土壤水分水平的光合生理响应 。设置常规生长水分条件(CK)、轻度干旱水分胁迫(T1)、土壤水饱和(T2)以及水淹(T3)4个不同处理组 , 研究莳萝当年实生幼苗在三峡库区消落带水位变化条件下的 光合生理生态响应机理和适应对策 。研究结果表明 , 不同水分处理均显著影响莳萝幼苗光合色素、叶片气体交换以及表观资源利用效率,莳萝幼苗不仅具有耐水湿的特点 , 还具有一定程度的耐旱性 。在消落带防护林体系建设中,莳萝适宜栽植于土壤饱和水或渍水的环境中,在干旱环境条件下应注意浇水抗旱,使莳萝保持正常的净光合速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