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漏中的得与失

捡漏中的得与失
文章图片

搜集文玩器物 , 不论来源为何 , 价值多少 , 总有一段经历 。经历有的简单平常 , 有的复杂曲折;有的失之交臂 , 有的巧如天助 。越是曲折 , 越是奇巧 , 越使人难忘 。前人往往将它说成是“缘” , 颇为神秘 , 仿佛一切皆由天定 。其实天下事本来就多种多样 , 如将“缘”和英文的“chance”等同起来 , 我看也就无神秘可言了 。下面记几次个人的经历 , 当然买的都是些小东西 , 有的几乎是在“捡破烂儿” 。
20世纪50年代初 , 我在通州鼓楼北小巷内一个回族老太太家看到一对杌凳 , 无束腰 , 直枨 , 四足外圆内方 , 用材粗硕 , 十分简练朴质 , 我非常喜欢 。可惜藤编软屉已破裂 , 残存不多 , 露出两根弯带和将它们连在一起的木片 , 但至少未被改成铺席硬屉 , 没有伤筋动骨 。老太太说:“我儿子要卖20元 , 打鼓的只给15元 , 所以未卖成 。”我掏出20元递过去 。老太太说:“价给够了也得等我儿子回来办 , 不然他会埋怨我 。”我等到快天黑还不见她儿子进门 , 只好骑车回北京 , 准备过两三天再来 。不料两天后在东四牌楼挂货铺门口看见打鼓的王四坐在那对杌凳上 。我问他要多少钱 , 他说:“40元 。”我说:“我要了 。”恰好那天忘记带钱包 , 未能付款 , 也没有交定钱 。待我取钱马上返回 , 杌凳已被红桥经营硬木材料的梁家兄弟买走了 。
【捡漏中的得与失】自此以后 , 我每隔些天即去梁家一趟 。兄弟二人 , 每人一具 , 就是不卖 。我問是否等修理好了再卖 。回答说:“不 , 不修了 , 就这样拿它当脸盆架用了 。”眼看搪瓷盆被放在略具马鞍形的弯枨上 。历时一年多 , 去了将近20次 , 花了400元才买到手 , 恰好是通州老太太要价的20倍 。
过去崇文门外有一个经营珠宝玉器的商场叫青山居 。青山居的管理处在花市上四条胡同 。一天我去串门 , 看见楼梯下放着一具铁力五足大香几 , 独木面 , 特别厚重 , 颇为稀有 。几上摆着两三个保温瓶 , 茶壶、茶碗更多 , 开水把几子都烫花了 。我想他们不拿它当一回事 , 或许肯出让 。可问了几位负责人 , 都说不行 。因一切均为集体所有 , 谁也做不了主 。我只好失望地离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