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国玉玺和氏璧最终真的下落不明了吗?

和氏璧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极品珍宝,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和氏璧最终下落不明,十分可惜 。
很多人应该听过春秋战国时期的“完璧归赵”,这段故事成为千古流传的佳话,和氏璧被战国各诸侯视为镇国宝藏来收藏,各诸侯为了把玉璧占为己有,想尽办法互相争压,上演了战国时期一幕精彩的历史剧 。最后这件珍贵玉器竟不知落到何处,成为历史上的一大疑案 。
这件珍贵玉器的来历还有一段曲折的故事:春秋时期,有一个楚国人名叫卞和,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一座山下发现了一件貌似普通的玉璞,为了表示自己对君主的忠心,他把这块玉璞献给了楚厉王 。玉璞是一种天然玉料,如果不经锯割,外表看来和普通的石块没什么区别 。楚厉王找来相玉家进行鉴定,玉工认为这就是一块普通的石块,没有什么价值 。厉王非常生气,认为卞和有意欺骗他,就下令砍掉卞和的左脚,并把卞和驱逐出楚国 。
楚厉王死后,楚武王继位,卞和赶回楚国,又把这块玉璞献给了楚武王,玉工仍鉴定为石头,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掉了卞和的右脚 。
又过了几十年,武王之子文王继位 。这时的卞和又想把玉璞献给楚文王,无奈自己已是风烛残年,又被砍掉了双脚,行动很不方便,眼看自己的愿望无法实现,卞和便怀抱玉璞来到楚山下痛苦三天三夜不止,眼泪都流尽了,眼睛直往外滴血 。这件事传到了楚文王那里,文王派人问卞和:“天下被砍足的人很多,你为何哭得如此悲伤呢?”卞和答道:“我并不是因为被砍掉双脚而痛哭,而是因为明明是宝玉却被误认为石头,忠贞之士被当作欺君之臣,我是为大王哭泣,他是非颠倒,黑白不分啊!”文王听后,命人把卞和带到宫殿,并使玉工当面剖开玉璞,果然得到一块无瑕的美玉 。为了嘉奖卞和的忠君之心,文王将此玉命名为“和氏之璧”,并把它奉为国宝而珍藏起来 。
“和氏璧”发现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各诸侯国,各诸侯国国君都想亲眼看看这件宝玉 。公元前333年,楚国吞灭越国,楚威王因相国昭阳灭越有功,将和氏璧赐给了昭阳 。可就在这时,和氏璧竟失窃了,国宝的不翼而飞震惊了朝廷内外,人们纷纷寻找这件价值连城的宝玉,但终无结果 。人们把怀疑的目光投向了张仪,因为张仪当时正在楚国游说,曾与昭阳一起饮酒,人们认为他有条件、有机会偷窃了和氏璧 。楚国人对张仪严刑拷打,张仪拒不承认,楚人无奈,只好将张仪释放了 。张仪受辱后辗转到了秦国,后来成为秦国的宰相,为秦国日后的强大立下了汗马功劳 。楚国为一件国宝损失了一个人才,这是他们所没预料到的 。
和氏璧销声匿迹几十年后,突然有一天在赵国出现了,至于和氏璧是怎样流落到赵国的,已成为历史上的一个谜 。赵惠文王时,一个名叫缪贤的宦官从一外人手中购买到这块玉,经玉工鉴定后,方知正是失踪多年的和氏璧 。赵王得知后,便将这件珍贵宝玉强夺去了 。赵国得到和氏璧的消息很快传到了秦昭王的耳中,秦昭王对这件稀世之宝产生了凯觎之心,就派人送信给赵王,希望用15座城来换取和氏璧 。赵王明知秦国想强取豪夺,但秦国势力强大,怕得罪秦国招来灭国之灾,只好派蔺相如奉璧出使秦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