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成书背景及其历史影响如何写?( 三 )


自第一百六十三句“治本于农”起,至第二百四十八句“愚蒙等诮”为第四部分 。主要描述恬淡的田园生活,赞美了那些甘于寂寞、不为名利羁绊的人们,对民间温馨的人情向往之至 。汪啸尹、孙谦益的《千字文释义》认为这部分是讲“君子治家处身之道”,其观点有一定道理,但显得牵强,所以不加采用 。
最后还有两句“谓语助者,焉哉乎也”,没有特别含义,将其单列出来 。
《千字文》在内容上熔各种知识于一炉,并通篇贯穿以统一的思想,脉络清晰,语言洗练 。它的长处后来为《三字经》所吸取 。
四、《千字文》在国内外的重大影响
千字文》全文为四字句,对仗工整,条理清晰,文采斐然 。语句平白如话,易诵易记,是中国早期的蒙学课本,由于涵盖了天文、地理、自然、社会、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是启蒙和教育儿童的最佳读物,也是一部生动优秀的`小百科 。《千字文》流传了1400多年 。这表明,它既是一部流传广泛的童蒙读物,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许多人不但把它当作一部启蒙教材来读,而且作为学习书法的范本 。著名的有智永和尚、怀素、宋徽宗、赵孟頫、文征明等 。他们的作品流传很广,书体与风格各异,可谓千字千姿,影响也很大,促进了《千字文》在民间的传播,也提高了《千字文》的知名度,并译有英文版、法文版、拉丁文版、意大利文版,是中国影响很大的儿童启蒙读物 。和《三字经》、《百家姓》合称“三百千” 。
唐朝以后,《千字文》这种形式也被人们广泛地加以采用和学习,出现了一大批以《千字文》为名的作品,如唐朝僧人义净编纂了《梵语千字文》,宋人胡寅著有《叙古千字文》,元人夏太和有《性理千字文》;明人卓人月有《千字大人颂》,吕裁之有《吕氏千字文》,清人吴省兰有《恭庆皇上七旬万寿千字文》,太平天国有《御制千字诏》等等 。这些所谓的《千字文》内容各异,但都以《千字文》为名,足见《千字文》影响之大 。
宋代真宗时,编成了一部4359卷的《道藏》,分装在400多函中,每一函都按《千字文》的顺序编号,起于“天地玄黄”的“天”字,终于“宫”字,所以人称这部《道藏》为《大宋天宫道藏》 。
千字文曾作为许多国家的汉字初级读本 。此读本传入朝鲜半岛的年代已不可考 。这本书与佛教的一起传入,被认为是汉字应用于朝鲜语言的推动力量 。汉字一直是朝鲜唯一的文字,直到世宗大王于15世纪发布训民正音(Hangul) 。不管怎样,即使朝鲜文字发明后,大多数的朝鲜学者仍然继续使用汉字一直到20世纪早期 。
千字文被用来教授儿童习字始于1583年,即李朝宣祖命令韩濩(Han Ho;1544—1605)将其刻成木版印刷之后 。韩濩《千字文》中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千字文里的从"天"到"水"的44个字被逐一记录在了"常平通宝"的背面(朝鲜王朝时代朝鲜的铜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