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测试|来测一测你有拖延症吗?( 二 )


打倒那只及时行乐的“猴子”我有一个朋友,每次赶飞机的时候, 都是掐着最后的2分钟才值机 。幸运的是,10次里面,她有9次都能在最后的时间成功赶上飞机 。有时候跟她一起出行,千叮咛万嘱咐,仍然改变不了她“末日狂奔”一样的赶飞机模式,她还为此很得意 。
拖延的习惯来自过去侥幸成功的经验 。做了很多遍的事情,即使每次都拖延,但仍然能准时完成,便不会去反思自己为什么而拖延 。在可见的结果范畴内,拖延从来没有导致一个大的错误,因此也就缺少一个恰当的时机,来对拖延者“当头一棒”,让他意识到自己习惯拖延的这个行为模式是有漏洞的,是应该反思和改正的 。
拖延的背后,有一种消极抵抗的心态 。即将要处理的事情是一个巨大的压力源,不断地催促着我们去完成,我们反而会产生一种想要逃避的感觉 。随着截止日期的到来,拖延的焦虑感也在不断地累积和膨胀 。如果我们按时处理好事情,就会提早地结束这种焦虑感 。
拖延的背后,还有一种追求完美主义的心态 。有些人为了将事情做到理想最大化的效果,会花更多的时间去打磨细节,等待一个最佳时机去把最好的东西呈现出来,这是强烈的责任心的表现 。拖延的出发点和动机,是决定拖延行为属于逃避责任还是追求完美的分水岭 。为了达到完美状态而去拖延等待,需要一定的智慧 。中国人很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其中“天时”就需要用人的直观去感受 。当时机出现,我们反而能将事情完成得更好 。懂得去等待恰好的时机,这是一种做事情的智慧 。
拖延症测试|来测一测你有拖延症吗?

“Wait But Way”网站创始人兼主笔Tim Urban曾经做过一次主题为“你有拖延症吗”的演讲 。他提出:在拖延症患者的大脑里,除了理智,还有一只即时行乐的猴子 。“理智”和“猴子”平日里相安无事,但当“理智”需要做出理性的决策,去做一些实际的工作时,“猴子”就出来捣乱了,当“截止日期”出现时,它便会吓得无影无踪 。然而往往我们只是制定好了计划,却没有吓跑“猴子”的截止日期,于是就滞留在了拖延的状态中 。
如果没有拖延症,我们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对于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来说,不拖延意味着能准时完成工作,留出余地思考工作的流程和细节,掌握工作而不是被工作牵着走;对于居家创业的自由职业者来说,不拖延意味着你不会把时间浪费在睡觉和看剧上;对于全职妈妈来说,不拖延意味着你能让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变得更有滋味 。而这一切,都依赖不拖延的处事态度 。“每个人在生命中都有一些拖延的行为,我们需要警惕及时行乐的猴子,这是我们所有人的任务 。”正如Tim Urban所说,不管有没有截止日期,我们需要的仅仅是四个字“立刻,马上” 。
测一测,你有拖延症吗?1、你经常会对自己说“其实我更想明天再做这件事”?
2、起床对你来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3、你的生活处在无限循环中,做的事在不断重复?
4、你曾经被评价为做事效率低?
5、你很难集中注意力去做某事?
6、如果觉得做某事有困难,你会很抵触?
7、你没有工作计划,不懂得时间管理?
8、上班时间总是在网上瞎逛,快到下班才开始忙工作?
9、每当同事或上司询问工作进展时,经常说“让我再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