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思想感情:登幽州台歌全诗内容和诗意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思想感情(登幽州台歌全诗内容和诗意)
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人(今四川省射洪县),生活在唐高宗、武则天时期的唐代诗人 。“诗圣”杜甫曾给予高度赞誉:
公生扬马后,名与日月悬 。
诗人陈子昂的才气堪比汉代的司马相如,名声远扬与日月同辉 。
陈子昂绘像引言:陈子昂为何登上幽州台神功元年即697年,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契丹 。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任职参谋,随同出征,希冀在边塞建立军功,实现政治抱负 。
可是武攸宜对领兵打仗一窍不通,而且骄傲自大,次年兵败 。陈子昂多次为武攸宜出谋划策,进言献计,对此,武攸宜十分不满,于是找了个借口就将陈子昂降为军曹 。
诗人陈子昂渴望委以重任,建立军功的政治抱负最终化为泡影 。于是他登上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这首《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
诗人独自登上幽州台,举目四望,悠悠天地间无人理会,更没人理解,其内心涌动的孤独情怀,化作潸然泪下的诗歌 。01.孤独情怀的第一层内涵:诗人不被重用,壮志难酬的孤独感陈子昂作为一名文人学士,主要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具有强烈的积极入世,建功立业的政治理想 。可是一旦在仕途上屡受挫折打压,诗人的政治热情势必会低落,内心会产生不被认同的孤独感 。
陈子昂渴望得到赏识,并委以重任,实现建功立业的人生价值 。早年他在长安城当众摔琴一事,使其迅速成名 。唐人李亢《独异志》中记载了陈子昂早年的这段传奇经历:
初举进士入京,不为人知 。有卖胡琴者,价百万 。子昂顾左右,辇千缗市之 。众惊问,子昂曰“余善此 。” 曰:“可得闻乎?”曰:“明日可入宣阳里 。”如期偕往,则酒肴毕具 。奉琴语曰:“蜀人陈子昂,有文百轴,不为人知,此贱工之伎,岂宜留心 。”举而碎之,以其文百轴遍赠会者 。一日之内,名满都下,擢进士第 。”
陈子昂在长安城重金买胡琴
陈子昂却把用重金买来的胡琴毫不犹豫地当众摔碎,在众人惊愕之际,他把自己的诗文取出来,一一赠给宾客阅览 。一日之内,名动京城,年仅24岁的陈子昂擢入进士第 。
可是迅速成名的陈子昂,步入仕途后却长期沉沦下僚,不被重用 。
天授元年即690年,武则天称帝,陈子昂把武后称帝作为一次改变自己仕途的重要机遇 。
武则天称帝
与初唐诗人骆宾王为徐敬业声讨武后而起草的檄文不同,诗人陈子昂挥笔写下了《上大周受命颂》《大周受命颂四章》《庆云章》等系列颂文,选择站到了武后女皇的阵营之中,拜为麟台(即秘书省)正字,即官职正九品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