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怎么写?

根据学校安排,上了《圆柱的表面积》这节课 。虽然比较顺利的完成了课堂教学,基本能达成教学目标任务,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错 。但细细想来,也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 。
1、课件的制作还需要修改 。在巩固练习侧面积的计算中的第一题,圆柱的底面周长是18厘米,高是10厘米,求侧面积是没问题,但到了接下来的求表面积时,18除以3.14、再除以2,就得不到整数,给学生的计算带来麻烦,是自己备课不精细,考虑不全面造成的,需要修改,改成18.84厘米 。
2、在讲完例四后,安排的练习中,本来设计一组三个练习题,一个像例四,要求表面积但只需求一个底面与侧面积之和;一个是求表面积,但是需要侧面积与两个底面积之和;另一个是求烟囱的面积——即只需求侧面积 。是让学生明白,解决实际问题时,虽说要求圆柱的表面积,但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死套公式 。
3、课堂总结时,应放给学生自己总结本节的的学习收获,不要老师代劳 。
下一次上课,尽量注意以上几个问题,争取更好一点 。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怎么写?


为了能充体现新课程理念,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过程中我精心安排了观察、操作、讨论交流、应用等教学活动,同时积极营造愉快、民主、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反思整堂课程教学主要围绕以下几点展开:
一、打破传统教学,灵活合理地重组教材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怎么写?】“圆柱的表面积”这部分数学内容包括: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表面积在实际计算中的应用 。教材安排了一道生活例题,分步教学 。备课时,我打破了传统的教学程序,将这些内容重新组合,合理把握教材,力争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 。首先将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作为教学难点来突破:后将表面积的计算作为了重点来教学;将表面积的实际应用作为重点来练习 。三者有机结合、相互联系、多而不乱 。教学设计和安排既源于教材,又不同与教材 。例题并没有专门的教学,但其指导思想和目的要求分别在教学过程中得以体现 。整个一节课,增加容量但又学得轻松,极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
二、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统一 。
本节课在教学上采用了引导—合作—引导的方法,通过教师的“导”,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 。
1、直观演示与实际操作结合
新课开始,教师通过圆柱教具直观演示,引导学生复习圆柱体的特征,进而理解圆柱体表面积的意义 。在教学侧面积的计算时,精心设疑:圆柱的侧面是个曲面,怎样计算它的面积呢?想一想,能否将这个曲面转化为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从中思考和发现它的侧面积该怎样计算呢?在我的启发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圆柱形纸筒进行实际操作,最终发现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有多种形式,而不是单纯的照本宣科,沿高线展开;另外实践中使所有图形进而转化为长方形 。实现教材的回归,最后探究出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