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怎么写?( 二 )


2、教师讲解与学生练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我改变了传统的先讲后练的教学模式,做到讲练结合惯穿始终 。而且使练习随着讲解由易到难,层层深入,一环紧扣一环 。具体做法是:在学生理解圆柱的侧面积的公式后,安排学生强化训练:紧接着又复习圆面积公式,训练计算圆柱的底面积,利用计算所得的数据,合理自然地计算出圆柱的表面积 。在练习表面积的实际应用时,又很自然地进行了实际生活问题的引导教学 。使学生学得轻松,练得有趣 。
三、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1、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创新意识 。
在教学圆柱侧面积计算方法时,我没有拘泥于教材上把侧面积转化为长方形这一思路,而是放手学生合作探究,鼓励学生猜想和实验,最终学生通过动手、观察和思考,探讨出了侧面积计算方法 。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中,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
2、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
本节课我大胆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动手测量、动手实践,使学生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不仅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而且培养了实践能力 。
四、较好地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
本节课合理地利用了多媒体教学技术 。在讲练过程中,动态课件演示,并闪烁所求底面和侧面 。将直接的告诉条件和问题变成动态的先后展示,不仅做到思路清、方向明,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另外,多媒体将生活中的罐头盒、笔桶、圆柱立柱等实物“搬”到课堂,加深了学生对表面积实际计算意义的直观认识和理解,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课后拓展、知识设计联系实际 。
安排有:只有侧面的圆柱形;只有一个底面的圆柱形;两个底面都有的圆柱形 。设计题目的计量单位有所不同 。课后习题层次加深,始终以培养学生审题习惯及应用能力的提高为主线 。
当然,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我整节课的板书安排不够合理,书写有些潦草!
二、实践操作时间安排有些急 。在动手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时,大部分学生操作慢,展示推导的过程有些短促,导致个别学困生只能听听而已 。
三、学生对圆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不够熟练,所以,在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时显得费时费力;小组合作的初衷也是好的,但在实际教学中却没有达到预期的要求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应该多吸取教训,弥补自己的不足,用更好的教学方法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 。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怎么写?


《圆柱的表面积》是义务教育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节的内容 。圆柱的表面积包括侧面积和两个底面面积 。底面是圆,关于圆面积的计算,上学期已经学过,学生已能熟练、准确计算,而在上节课《圆的认识》中,学生对于圆柱的侧面与展开后形成的长方形之间的关系也已了熟于胸 。因此,本节课可放手让学生自学、互学,把重点放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