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语诗词 粤语为什么读唐诗那么好听( 三 )


闽南语和客家话有什么区别?闽南语是闽(即福建)东南部地区使用的方言,在厦门、泉州、漳州等地比较普遍,甚至广东潮汕等地也有说;
客家话又称客家方言,是客家民系的共同语言(客家先民是中原的华夏民族,在近千年的五次大迁徙中,最终形成汉族(华夏族)的一个新民系 。他们的先祖多是因中原战乱等原因,从中原(河南,安徽,山东)南迁赣南、闽西、粤北,而形成一个汉族民系 。)(参考客家词条)
客家方言的分布主要是中华、海外两大部分 。客家方言较具影响力的地方,有中华的广东、江西、福建、广西、台湾、四川、浙江、湖南、海南等九个省区;海外的东南亚、美洲、环印度洋地区等 。
大陆
具体来说:中国大陆的福建、广东、江西三省交界处,是客家方言最为集中的区域,惯称客家大本营 。“纯客县”是指使用客家方言的人口超过九成,且当地经济、文化主要为客家民系主导的县域,这样的县域,只存在于中国内地,而且只存在于客家大本营(闽粤赣三省交界处) 。
台湾
在台湾省,客家族群与闽南族群、原住民族群,共同构成本省籍;一般认为,台湾省的客家族群主要源自粤东地区,并根据他们的祖籍地,分为四县腔(程乡、镇平、兴宁市、平远县)、海陆腔(海丰、陆丰)、永定腔(福建永定县)、长乐腔(广东五华县)、大埔腔(广东大埔县)、饶平腔(广东潮州市)、诏安腔(福建诏安县、福建漳州市、福建南靖县、福建平和县),即是“四海永乐大平安”,其中至今保留较好、使用人口较多的是四县腔、海陆腔、饶平腔等三种 。
海外…………
古诗文要用什么方言读啊官话一直在变,如今的北方官话绝对不是几百年前的正统古音官话了,相反,南方话则保留了很多古音元素 。虽然北方话,吴语,粤语都是汉语演变而来的 。不过北方话丢掉了很多东西,如kpt入声,m韵尾,8调,浊音 。吴语存有入声,但简化为喉塞音,m韵尾消失,但吴语存有8调和浊音 。粤语kpt入声,m韵尾具存,声调甚至有9个,但浊音消失 。古人写的很多诗句很多时候普通话不押韵,用吴语粤语则肯定押韵 。平心而论,南方话确实比北方话更为存古,北方话受北方游牧民族的阿尔泰语系影响很大,如衍生出来的舌面音和卷舌音,这都是汉语原先所不具有的语素语音 。
读任何一篇古诗文(文言)都不适合普通话,因为它实在是一点古韵都冇 。而用南方话来读任何一篇古诗文都有不同的韵味,以下根据语言渊源只是给出一个最好的建议 。
先秦诸子百家的诗文以《诗经》为代表,推荐用吴语或闽(南)语 。因为吴语有浊音,那是从心底流淌出的声音,而讲普通话时,感觉像戴着面具在说话 。一次朋友聚会后,一个福建朋友用闽南语唱诗给我听,“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美妙如天籁之音,更令人惊异的是,他居然说:我只是像平常说话一样在念白 。闽南语有八个声调,唯一保留了魏晋甚至先秦时代的诸多语素 。但说其是中国最古老方言吴语的衍生,但吴语在后世发展受北方话侵蚀加重,而闽(南)语则由于远离北方,且地形复杂,得幸保留了较好的古音 。另外,越南于宋朝独立,之前阶段一度将汉语原封不动地引进,连声调都没变,因此,越南语也是不错的选择 。
唐诗产于唐朝,唐朝北人因“安史之乱”难逃南方,便形成了如今的客家民系 。对照《集韵》《广韵》,客家话非常对其完整性,因此唐诗用客家话最合适 。当然粤语也不错,因为粤语,客家话两者有几分相像 。
宋词有婉约、豪放之分 。婉约首推吴语,像柳永、秦观的作品,用上吴语读完全就是个享受 。而且南宋时期政治文化中心在江南,用吴语读合情合理 。而豪放派则首推粤语 。最著名的《满江红》,用北方话读正如LZ所言“哭不像哭笑不像笑简直糟蹋经典” 。罗文曾为83版《射雕英雄传》唱过插曲《满江红》,铿锵有力,意志坚定之情油然而生 。南方话中普遍保留古入声,而保留完全而又正统的唯有粤语,粤语-p-t-k三入声保留十分完整,而且听感区分度极强,广府人一般都会将入声发得非常明显强烈(听听TVB新闻便知道了),所以听起来非常刚硬强烈,很适合朗读《满江红》一类的豪放词 。
元曲多用于当时的北方口语或半文言创作,不属于文言作品 。所以朗诵它便适合用北方话而不适合用南方语言了 。但这也不代表适合用普通话 。因为元代北方话口音相比现在也是存古得多 。当时依然“尖团对立”,“青”不读qing读cing,“蒋”不读jiang而读ziang,如今京剧中依然保留这种口音,其反应的便是以前的口音 。因此读元曲可用山东东部地区的方音或河南部分地区的口音,因为该处还保留着尖团音对立 。另外,北方话中唯有山西话(晋语)嚡保留着入声,因此用晋语读元曲也不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