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做最好的自己》有感如何写?( 二 )


不过,有一处地方,我的看法和李开复博士相左 。他说:“大多数追求外在名利的人其实都是在竭尽全力模仿他人的成功,忽视了自己的特点、潜质和兴趣,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东施效颦’的闹剧 。”我不赞成这一说法 。原因有三点:首先,外在名利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准之一,我们有追求外在名利的权利 。名利到底能否腐蚀一个人的内心和思想,关键还在于这个人获取名利的初衷 。有的人是为了自己舒服地活者,有的人是为了别人更好地活 。在这两种人眼中,名利同样是工具,但涵盖的意义却完全不同:前者渺小到自私,后者伟大到无私;其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这些想法可能会一致,当许多人都想追求外在名利时,我们很难说这就是在模仿他人 。这个世界上相同的事情太多了,倘若真如书中所言,未免有失偏颇;最后,我们在追求外在名利的同时,并非忽视了自己的特点、潜质和兴趣 。拥有一个积极的、健康的心态,自己的特点、潜质和兴趣没有理由被名利所湮没 。
在这本书里,有两句话让我感触颇深 。一句是“当你为自己错失了无数良机
而悔恨时,你其实最需要的是反问自己:为什么会缺乏不断前行的勇气,为什么会让懦弱带走原本属于自己的机遇?” 。另一句是“ 虽然任何成功都有运气的成分,但是首先要有勇气去尝试,这样,当运气来临,你才能够抓住机遇 。” 对于第一句中出现的情况,我觉得有两个原因:第一,自己没有做充分的准备,没有具备相应的知识技能,自己的能力无法达到相应的要求 。一句话,实力不济 。那么,此时就该问一下自己,为什么不在当初好好努力呢?“总是要等到睡觉前才知道功课只做了一点点,总是要等到考试以后才知道该念的书都没有念” 。第二,缺乏足够的信心,认为自己获取机会的概率太小了,被提前估计的一些困难吓到 。记得上高中时,英语老师检查学生背诵课文的情况 。事实上,我背得滚瓜烂熟,但总是没有勇气举手 。当时,教室里一片寂静 。过了一会儿,一个同学自告奋勇,结果背得结结巴巴 。但是,冲者这个同学的自信和勇气,老师毫不吝啬地表扬了他 。对我而言,这是一次很好的展示自己口语水平的机会,可我没有把握住,正是由于缺少勇气 。针对第二句,我想起了一个例子:2005年荷兰足球世青赛,中国队在小组赛首轮对抗夺冠热门土耳其的比赛中,依靠赵旭日在终场前的一记远射,最终以3比2取胜 。赛后,中国队主帅克劳琛表示:“我们最后的那个进球有运气的成分 。但是,运气是靠争取的来的 。”克劳琛的话和李开复的意思大致是一样的 。毕竟,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 。
《做最好的自己》是一本能唤醒我们的激情和斗志的书 。它对于我们走向成功的现实意义自然不言而喻 。不过,路还是要靠自己走,有再多的理论作为依仗也是没用的 。我将竭尽全力,使自己会在人生道路上走得越稳越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