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伐董卓的诸侯有十八路,为何鲍信偏偏选择支持曹操?

东汉末年,董卓由于极度的残暴和表露出来的野心为天下所不齿,十八路诸侯集合起来讨伐之,当时的曹操还只是个无名之辈,有一个将军名为鲍信,却一眼就看出了曹操身上蕴藏着的能力,从此死心塌地追随他 。
公元190年,因为董卓擅自废立,关东诸侯纷纷起兵 。当时,关东联军公推袁绍为盟主 。可是,在天下豪杰纷纷归附袁绍的时候,有一位叫做鲍信的将军,却公开宣称:“夫略不世出,能拨乱反正者,君也 。苟非其人,虽强必败 。君殆天之所启乎!”鲍信认为,天下诸侯中,唯独曹操能够拨乱反正,认为曹操是上天派遣的人才 。鲍信嘴上是这么说的,心里也是这么想的 。从反对董卓开始,到曹操在兖州建立根基,鲍信都追随着曹操,维护着曹操,一直到最后战死沙场,尸骨不存 。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同为一路诸侯的鲍信这么看好当时还籍籍无名、受人轻视的曹操呢?
我们再看看鲍信的这句话“苟非其人,虽强必败”,其人是怎样的人呢?是能够拨乱反正的人 。
鲍信此人,从一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就是一位心中有着国家大义的“正人”君子 。
何进掌权时期,鲍信接受大将军何进的举荐,担任骑都尉 。就职之后,第一项任务就是回乡召集部队,返回京师,准备扫除宦官势力 。鲍信拿出家财,招募了一千来人,可是等到返回洛阳的时候,何进却被宦官杀害,宦官又被袁绍兄弟除去,董卓乘虚而入,控制了朝廷大权 。

鲍信看到董卓入京,第一个建议袁绍突袭除掉董卓 。鲍信认为董卓为人凶残,如今手握重兵,肯定心怀不轨 。我方如不提早动手,日后必然吃亏 。此时董卓刚到京都,士卒疲惫,我方对他发动袭击,一定可以大获全胜 。当时,袁绍曾任西园八校尉之一,又是何进心腹,担任司隶校尉,掌握京畿治安,其弟袁术又是虎贲中郎将,可以说完全有实力和董卓交锋,甚至消灭董卓 。
可是袁绍此人,一向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当年为了保全自己,而假托何进命令抓捕宦官家属,就是一例 。现在董卓进京,到底带了多少人马,还不清楚 。何况就算是董卓进京,也不敢对手握兵权、门第高贵的自己如何 。袁绍还在期待在新政府当中分一杯羹 。
其实,在鲍信建议的时候,董卓只不过率领三千骑兵入京,袁绍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除掉董卓 。可是随着时间过去,西凉大军陆续开进,京城的那一两万人马根本就不值一提 。就算是西园新军如何精锐,也难以抵挡西凉虎狼之师 。
于是,袁绍这鸟人投机失败,只得灰溜溜离开京城 。
袁绍本是拥立少帝刘辨的大功臣,而董卓废黜少帝,拥立献帝刘协,袁绍已经无法立足,于是在渤海起兵 。天下诸侯也怀着各自不同的目的,来到反董的大旗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