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诸葛亮同名,他却选择归隐山林,曹操数次求之不得

现如今,同名同姓的人,数不胜数,不管是男女还是老少 。同样的,在三国时期,也有这样一个人和诸葛亮同名同姓,虽然名气不大,但是论才华,一点也不输给诸葛孔明,这个人就是——胡昭 。

胡昭,字孔明,颍川人,是三国时期的隐士以及书法家 。胡昭擅长隶书,和钟繇等人齐名 。自小就有“钟氏小巧,胡氏豪放”之说,世人并称二人“钟胡” 。胡昭才气一点不亚于诸葛亮,那为什么会在英雄辈出、求贤若渴的时代选择隐居呢?

原来在胡昭青年时期,正是朝廷最腐败的时期,虽然当时胡昭年纪轻轻,从小饱读诗书,及弱冠之年就已经才华横溢,但是胡昭已经看透了仕途的未来是一片灰暗,因此选择归隐山林 。可是想要归隐山林不是一个人就可以说了算的,当时是诸侯之间争相拼搏的时刻,为了自己的地位势力,广招人才才是上上之选,所以像胡昭这样才华横溢的人免不了被各个君主骚扰 。第一个寻过来的是袁绍,袁绍听说胡昭是个人才,多次登门拜访,都是无果而终 。这不同于刘备的三顾茅庐,不管袁绍怎么说服,胡昭就是坚持自己的始终,最后为了躲避袁绍,躲进了深山 。

第二个对胡昭感兴趣的是曹操,曹操这个人是出了名的“唯才是举”,只要是才子就想要为自己所用,胡昭知道自己不可能躲过曹操的追捕,于是乖乖的赴曹操的宴,当面说清楚自己的想法,并且真诚的请求曹操的成全,曹操一般对于才子的要求都是有求必应,最后曹操说:“人各有志,不管是出山还是隐居,都有各自的乐趣,既然你一心归隐,那我也不强求你了 。”之后,胡昭就移居陆浑山里,过起了农家乐的生活,邻里人都对他十分的爱戴和尊敬 。

【与诸葛亮同名,他却选择归隐山林,曹操数次求之不得】先不说胡昭放弃大好前途不要,选择归隐,就说在混乱的三国时期,能有胡昭这样不为世俗所动的心是多么的珍贵 。诸葛亮和胡昭选择了属于自己的人生,各自都很精彩,总结一句话,只要是自己选择的,自己开心不后悔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