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欣赏|中国10大草书大家作品欣赏

草书欣赏(中国10大草书大家作品欣赏)
草书,快捷书写,行云流水,是最直接表达了书者情感的书体,被书界认为是书法之最高境界 。今天,小编按历史顺序为大家盘点中国历史书最著名的10大草书大家 。意料之中,王羲之父子俩继续上榜!

NO.1 张芝
草书欣赏|中国10大草书大家作品欣赏



东汉“草圣”张芝《终年帖》局部
张芝:生年不详,约卒于汉献帝初平三年(约公元192年),敦煌酒泉(今属甘肃)人,字伯英,善章草,后脱去旧习,省减章草点画、波桀,成为“今草”,张怀瓘《书断》称他“学崔(瑗)、杜(操)之法,因而变之,以成今草,转精其妙 。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三国魏书家韦诞称他为“草圣” 。晋王羲之对汉、魏书迹,惟推钟(繇)、张(芝)两家,认为其余不足观 。对后世王羲之、王献之草书影响颇深 。
张芝刻苦练习书法的精神,历史上已传为佳话 。晋卫恒《四体书势》中记载:张芝“凡家中衣帛,必书而后练(煮染)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 。后人称书法为“临池”,即来源于此 。尤善章草,有「草圣」之誉,当时的人珍爱其墨甚至到了「寸纸不遗」的地步 。评价相当高,尤以草书为最 。
张芝书法的原迹流传极少,只有宋刻的《淳化阁帖》卷二载张芝五帖,这些是真品还是伪品,众说纷纭,至今难以论定 。
NO.2 王羲之
草书欣赏|中国10大草书大家作品欣赏



王羲之草书《游目帖》
王羲之(303—361年),汉族,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 。他的儿子王献之书法也很好,人们称他们两为"二王",另一个儿子王凝之官至左将军,因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百思特网右军”、“王会稽” 。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兰亭序》等 。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被后人誉为“书圣” 。
NO.3 王献之
草书欣赏|中国10大草书大家作品欣赏



王献之草书《中秋帖》
王献之(344年-386年),东晋书法家、诗人,字子敬,祖籍山东临沂,生于会稽(今浙江绍兴),王羲之第七子 。官至中书令,为与后世书法家王珉区分,人称王大令 。与其父并称为“二王” 。
王献之自小跟随父亲练习书法,胸有大志,后期兼取张芝,别为一体 。他以行书和草书闻名,但是楷书和隶书亦有深厚功底 。由于唐太宗并不十分欣赏其作品,使得他的作品未象其父作品那样有大量留存 。传世名作《洛神赋十三行》又称“玉版十三行” 。
王献之的书法艺术,主要是继承家法,但又不墨守成规,而是另有所突破 。在他的传世书法作品中,不难看出他对家学的承传及自己另辟蹊径的踪迹 。前人评论王献之的书法为"丹穴凰舞,清泉龙跃 。精密渊巧,出于神智" 。他的用笔,从"内拓"转为"外拓" 。
他的草书,更是为人称道 。俞焯曾说:"草书自汉张芝而下,妙人神品者,官奴一人而已 。"他的传世草书墨宝有《鸭头丸帖》、《中秋帖》等,皆为唐摹本,他的《鸭头丸帖》,行草,共十五字,绢本 。清代吴其贞在《书画记》里对此帖推崇备至,认为:"(此帖)书法雅正,雄秀惊人,得天然妙趣,为无上神品也 。"他的《中秋帖》行草,共二十二字,神采如新,片羽吉光,世所罕见 。清朝乾隆皇帝将它收入《三希帖》,视为"国宝" 。
他还创造了"一笔书",变其父上下不相连之草为相连之草,往往一笔连贯数字,由于其书法豪迈气势宏伟,故为世人所重 。
王献之学书和他的父亲一样,不局限于学一门一体,而是穷通各家 。所以能在“兼众家之长,集诸体之美”的基础百思特网上,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 。终于取得了与王羲之并列的艺术地位 。书迹有宋米芾临的《中秋帖》等 。
由晋末至梁代的一个半世纪,他的影响甚至超过了其父王羲之 。一直到了唐代,唐太宗竭力褒扬王羲之而贬抑王献之,一些书法评论家才开始认为王献之的书法比不上他的父亲王羲之 。但是宋代书法家米芾,主要是向王献之学习 。现代著名学者、书法家胡小石更认为张旭、怀素一派之"狂草",便是由王献之草书发展而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