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们仨》有感怎么写?

什么是一个寻寻觅觅的万里长梦?什么是一个温馨单纯的学者家庭?什么是相守相助,为什么最后又会相聚相失?这个假期,随着一个简单平凡的主题而又不平凡的生活,随着《我们仨》的作者杨绛对亲人的思念,随着书中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作者一家三口幸福快乐,艰难痛苦的经历,陪着我走过了这个暑假 。这本书中,作者是用平淡的语气来描述她的家庭,丈夫钱锺书和儿女钱媛 。
描述他们这几十年来走过的人生道路 。那些亲身经历的坎坷、磨难,也是给作者一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和回忆的故事 。钱媛在英国出生,小时候受到过良好的教育,也是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中成长,长大后自然而然的成为了一名老师 。书中大体也讲过:钱媛细心,观察力强,是一个“读书种子”,这点像钱锺书 。并且钱锺书也认为女儿是一个“可塑之才” 。说到钱锺书,作者说他是潜力极低的“书呆子”,家中的一切都不会打理,他也常常自叹“拙手笨脚”,但是写文章却如“一针见血” 。
所以说钱锺书是一个典型的“文痴” 。但他也不失幽默,常常在家中逗女儿玩,在女儿肚子上画花脸,在脸上画胡子 。父女也常常联合起来与作者开玩笑,这样的钱锺书也不显得死板 。也许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写出《围城》这种堪称中国近、当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吧 。杨绛和钱锺书一齐,享过福,当然也吃过很多苦;虽然留过洋,但也经过战乱,他们的生活也许是因品到人生的完美而平静 。直到阿媛来到这个世上,这才构成一个完整的家 。而且一家人不多不少,正好是三个人 。书中也有许多插图,都是他们一家三口幸福的生活照,其中有三张照片是他们三个人各自的照片,他们自我在各自的房间工作,各不相扰、温馨和谐,看起来只是一个普通而幸福的家庭罢了 。
但是,故事的结局并没有我想象的多么完美 。钱媛于一九九七年早春去世,钱锺书从一九九八年岁末去世 。作者并没有用多么悲痛欲绝的词来描述她当时的情绪,也许是作者经历的太多的事情,看透了世间的悲欢离合,也早已看淡了生、老、病、死 。也许在我们看来,钱锺书是一位有名的作家,而在作者笔下但是是一个简单而平凡的人,只是一个丈夫和爸爸的主角 。最后他们三个人,还是失散了 。如今只剩作者一人孤孤单单,但生活在回忆中,也算是幸福的吧 。
故事的结尾是这样写道;“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做‘我们家’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 。家在哪里,我不明白 。我还在寻觅归途 。”一家人在一齐六十多年,转眼只剩下作者一个人,作者不免有些孤单,想起当年相聚相失过的地方,竟是一个很值得回忆的片段 。作者将会带着钱锺书和阿媛的信念,携带着与他们的回忆,坚定的生活下去 。其实刚开始读的时候并不明白作者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意思,一开始只是在想,作者到底经历了什么,是完美的还是悲伤的?我开始一篇篇的仔细读,直到整本书读下来,让我懂得了许多事情的道理,懂得了思念一个人的痛苦,懂得了失去一个人的悲伤 。我也能理解想念一个人的感受,因假期中姥姥生病住院了,妈妈每一天都在医院里照顾姥姥,中午的时候才能和妈妈见上一面,大部分时光妈妈都在医院忙上忙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