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意象赏析

竹,号称君子,不刚不柔,凌霜雪而不凋 。奋进、挺拔 。
拔青翠,摇曳多姿,清香袭人——竹之韵;不畏酷暑,不屈霜雪,生不避贫壤,伐而可复生——竹之性;高风亮节,清风瘦骨,虚心有节——竹之品 。被称为岁寒三友之一的竹,以自己独特的品质、风韵,征服了无数文人骚客的心,而处于诗歌黄金时代的唐朝,关于咏竹、颂竹、写竹、画竹的作品更是不计其数 。
*通过竹的有节来赞美其高洁与气节,
“琼节高吹宿风枝,风流交我立忘归 。”——李建勋《竹》
*通过竹的虚(空)心来表现谦虚,
“众类亦云茂,虚心宁自持 。”——薛涛《酬人雨后玩竹》
*因其经暑抗寒表现坚韧,
“守节偏凌御史霜,虚心愿比郎官笔 。”——岑参《范公丛竹歌》
*因成竹之高来表现气冲云宵的志气,
“贞姿曾冒雪,高节欲凌云”——孙岘《送钟元外赋竹》
*因生长之快来表现新竹的勃勃生机与昂扬气慨,
“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李贺《昌谷北园新笋》
*因其不避贫壤来表现其适应力与生命的顽强,“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 。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 宜”——刘禹锡《庭竹》
由于竹的风韵,我们从唐诗中可以看到,或亭或寺或山庄或别业等幽深清净之所到处充满着竹的身影 。而这些有竹相伴的幽静之处的相关描写,要么流露着诗人沉醉山水的闲适而愉悦的心境,要么表达着诗人向往山林,渴望归隐的情结,要么抒写了诗人身居幽处,淡然而雅致的生活 。在这些诗中,竹子已成为一种清净、闲适、恬静、幽然、典雅生活情状的代言意象 。
“竹,竹 。披山,连谷 。出东南,殊草木 。叶细枝劲霜停露宿 。成林处处云,抽笋年年玉,天风乍起争韵,池水相涵更绿 。却寻庾信小园中,闲对数竿心自足 。”(张南史《竹》),成片竹子披满山岭,连接山谷,叶细枝劲,成竹如绿云,新竹如碧玉,随风摇曳,影映水中……好一个清凉世界,诗人于其中,恬适愉悦,闲静而自足 。
*与水相关者——水是清净之物,与竹相依相映,清幽淡雅,自然成趣 。
“竹院松廊分数派,不空清泚亦逶迤 。落花相逐去何处,幽鹭独来无限时 。”
——郑谷《水》
“一渠春碧弄潺潺,密竹繁花掩映间 。看处便须终日住,算来争得此身闲 。”——吴融《新安道中玩流水》
*与亭相关者——亭台楼榭,是人休息玩赏之处,而亭边见竹林,更让人顿觉清爽恬适 。
“文史归休日,栖闲卧草亭 。蔷薇一架紫,石竹数重青 。”
——徐晶《蔡起居山亭》
“谢公离别处,风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 。今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 。”
——李白《谢公亭》
*与居所园林相关者——园林别院,清雅闲居之所,一块绿地,数丛竹子,一片新篁,自现风流 。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诗人独自坐在深而静谧的竹林,一个人弹琴长啸而无须他人欣赏,静静的月亮懂得,已足够,诗人隐逸闲适之情溢于诗中 。“栖禽恋竹明犹在,闲客观花夜未休 。” ——姚合《题田将军宅》
*与寺院有关——茂林修竹,但见一寺院隐约其间,佛家圣地,更显清净庄严 。
是的,唐诗中有很多写寺院的诗有竹景相伴 。很多寺院或隐于竹林,或有竹植于院内,有些寺院更是以“竹”命名 。天竹寺以产竹著称,湘妃庙以斑竹闻名 。
“西丛七茎劲而健,省向天竺寺前石上见 。东丛八茎疏且寒,忆曾湘妃庙里雨中看 。”——白居易《画竹歌并引》
“峰峦开一掌,朱槛几环延 。佛地花分界,僧房竹引泉 。”
——张祜《题杭州灵隐寺题杭州灵隐寺》
“竹间泉落山厨静,塔下僧归影殿空 。”——温庭筠《开圣寺》
“浮图经近郭,长日羡僧闲 。竹径深开院,松门远对山 。”
——张祜《重居寺》
幽居之处,风吹竹动,竹叶萧萧,竹枝婷婷,竹韵悠悠 。在这里,竹已成为清雅、恬淡的代名词,成为唐人们追寻闲适淡雅清幽生活情状的独特意象!
三、几许情思—关于爱情关于忠贞
一根竹杖入水化为飞龙,一抹相思泪洒竹上,变为点点斑痕 。竹子的意象不只关乎君子、道德,不只关于闲适、隐逸,还系连着梦幻迷离的神化传说,艳绝凄美的爱情故事 。特别是那泪洒千杆竹的娥皇、女英,为爱创造的千古传奇,更是千百年来为人称颂 。而那泪染的湘妃竹,点点的斑竹亦成为诗人们歌颂爱的意象,成为唐诗中每每吟咏之物,为那爱情的忠贞,凄绝与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