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宋 陆九渊这首诗的意思

译文:
读书一定要杜绝急急忙忙,一目十行的毛病,应该沉浸在书中,反复咀嚼、品味,这才能体会出无穷的兴趣与意味来 。有不明白的地方不妨暂且放过去,与自己切身相关的需要认真思考 。
《读书》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功夫兴味长 。
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
《读书》 宋 陆九渊这首诗的意思

扩展资料:
从传统的学究式的读书法来看,“不求甚解”似乎有违治学精神,但陆九渊“未晓不妨权放过”的主张,的确有他的道理 。静心读书,讲求读书方法,迂回求解,先易后难,循序渐进,逐渐渗透,效率就会提高 。
宋代大教育家朱熹说“学者读书,须要致身正坐,缓视微吟,虚心涵泳,切己省察”,则把“涵泳”作为语文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提出 。他在批评读书“贪多务广”者时又指出“终日勤劳,不得休息 。而意绪匆匆,常若有所奔走追逐,而无从容涵泳之乐……”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是深知此理了 。他说:“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匆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益也 。”“过目成诵”尚且“不济事”,图快,“慌乱”自然就更无益了!
陆九渊提出的读书方法是大胆的 。科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学习效率才能达到最高,“读书切戒在慌忙”是正确的读书学习方法 。

【《读书》 宋 陆九渊这首诗的意思】

陆九渊(1139—1193年):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 。字子静,自号“象山”,人称“象山先生” 。与朱熹齐名,人称“朱、陆” 。金溪(今江西金溪县)人 。
他一生的辉煌在于创立学派,从事传道授业活动,受到他教育的学生多达数千人 。他的学说独树一帜,与当时朱熹为代表的正宗理学相抗衡 。著作有《象山全集》三十六卷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陆九渊

陆九渊的古诗词《读书》怎样注音?
《dú shū》 《 读 书 》 lù jiǔ yuān 陆 九 渊 dú shū qiē jiè zài huāng máng,读 书 切 戒 在 慌 忙,hán yǒng gōng fū xìng wèi zhǎng。
涵 泳 工 夫 兴 味 长 。
wèi xiǎo bú fáng quán fàng guò,未 晓 不 妨 权 放 过,qiē shēn xū yào jí sī liàng。
切 身 须 要 急 思 量 。
译文:读书要注意不能慌忙,慢慢地用功去读,才会觉得意味深长 。
有不明白的地方不妨暂且放过去,与自己切身相关的需要认真思考 。
扩展资料: 这首诗选自《陆象山语录》,陆象山即陆九渊,是一位宋儒理学的代表人物 。
他对读书问题见解颇多,以上这首诗就表明了他的一种读书方法 。
关于自己的读书方法,他还说过:“如今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 。
” 陆九渊的思想接近程颢,偏重在心性的修养,他认为朱熹的“格物致知”方法过于“支离破碎” 。
陆九渊是“心学”的创始人,其主张“吾心即是宇宙”,“明心见性”,“心即是理”,重视持敬的内省工夫 。
即是所谓的“尊德性” 。
朱熹言“理”,侧重于探讨宇宙自然的“所以然”,陆九渊言“理”,则更偏重于人生伦理,明代王阳明赞赏陆九渊的学说,使得陆九渊的“心学”得以发扬,因此学界称之为“陆王”学派,实际上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
陆九渊能诗 。
《陆九渊集》中录存诗作一卷二十三首 。
《鹅湖和教授兄韵》云:“墟墓兴衰宗庙钦,斯人千古不磨心 。
涓流积至沧溟水,拳石崇成泰华岑 。
易简功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 。
欲知自下升高处,真伪先须辨只今” 。
诗有一定的学究气 。
其论诗尚允当 。
如“若乃后世之诗,则亦有当代之英,气禀识趣,不同凡流 。
……今若但以古诗为师,一意于道,则后之作者又当左次矣 。
”同江西诗派末流的泥古倾向是不同的 。
有《象山先生全集》三十六卷 。
陆九渊一生不注重著书立说,其语录和少量诗文由其子陆持之于开禧元年(1205)汇编成《象山先生集》,共计36卷,并由其学生于嘉定五年(1212)刊行 。
1980年1月中华书局整理为《陆九渊集》出版发行 。
...
《读书》 宋 陆九渊这首诗的意思
译文: 读书一定要杜绝急急忙忙,一目十行的毛病,应该沉浸在书中,反复咀嚼、品味,这才能体会出无穷的兴趣与意味来 。
有不明白的地方不妨暂且放过去,与自己切身相关的需要认真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