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15首古诗( 二 )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 。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 。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 。学也者,固学一之也 。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 。其善者少,不 善者多,桀纣盗跖也 。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 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 。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 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 。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 。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 。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 。德操然后能定 。能定然后能应 。能定能应,夫是谓之成 人 。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
望洞庭(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
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别董大
高 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
前出师表(诸葛亮)
诸葛亮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依、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穆,优劣得所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复之言,则责攸之、依、允等之咎,以彰其慢 。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
老子(第五十八章)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孰知其极?其无正邪?正复为奇,善复为袄 。人之迷也,其日固已久矣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
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师说(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