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15首古诗( 三 )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
梅花 王安石(宋代)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 。
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爱莲说(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孟子.公孙丑下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
孟子将朝王,王使人来曰:“寡人如就见者也,有寒疾,不可以风,朝将视朝,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对曰:“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 。”明日出吊于东郭氏 。公孙丑曰:“昔者辞以病,今日吊,或者不可乎?”曰:“昔者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吊?”王使人问疾,医来,孟仲子对曰:“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今病小愈,趋造于朝,我不识能至否乎?”使数人要于路曰:“请必无归而造于朝 。”不得已而之景丑氏宿焉 。景子曰:“内则父子,外则君臣,人之大伦也 。父子主恩,君臣主敬,丑见王之敬子也,未见所以敬王也 。”曰:“恶,是何言也 。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岂以仁义为不美也,其心曰:是何足与言仁义也云尔 。则不敬莫大乎是 。我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于王前 。故齐人莫如我敬王也 。”景子曰:“否,非此之谓也 。礼曰: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 。固将朝也,闻王命而遂不果,宜与夫礼若不相似然 。”曰:“岂谓是与?曾子曰:晋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兼乎哉?夫岂不义而曾子言之 。是或一道也 。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 。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 。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 。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与有为也 。故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 。桓公之于管仲,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霸 。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 。汤之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 。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
陈臻问曰:“前日于齐,王馈兼金一百而不受,于宋,馈七十镒而受,于薛,馈五十镒而受 。前日之不受是,则今日之受非,今日之受是,则前日之不受非也 。夫子必居一于此矣 。”孟子曰:“皆是也 。当在宋也,予将有远行,行者必以赆 。辞曰馈赆,予何为不受?当在薛也,予有戒心,辞曰闻戒,故为兵馈之,予何为不受?若与齐,则未有处也,无处而馈之,是货之也 。焉有君子而可以货取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