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雄珠玑古巷|上海近郊一日游推荐

南雄珠玑古巷(上海近郊一日游推荐)
在广东省韶关市南雄市珠玑镇珠玑村,有一条古巷叫珠玑巷 。一千多年前,这里曾“夹道成镇”、“繁华似锦”,后逐渐“退热”,沉寂了一千多年 。直到最近二十年,这条古巷又名声鹊起,饮誉两广、港澳和东南亚各国乃至世界各地,令千百万“广府人”视为心中的麦加圣地 。珠玑古巷到底深藏什么鲜为人知的秘密?为何她有如此超然的魅力?
特殊的年代,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特殊的珠玑巷 。她从形成、繁华、沉寂,到再度鹊起,既有其内因也有外因的作用 。今天强哥就带你去粤北认识这条千年古巷 。
南雄珠玑古巷|上海近郊一日游推荐



?


珠玑巷的地理位置


【南雄珠玑古巷|上海近郊一日游推荐】

珠玑巷位于广东省南雄市北与江西省大余县之间,是古代五岭南北梅关古道的必经之路 。珠玑巷南起驷马桥,北至凤凰桥,有珠玑街、棋盘街、马仔街和洙泗巷、黄茅巷、铁炉巷、腊巷等“三街四巷”,全长1500米 。现有居民381户 。这里曾是古代中原和江南通往岭南古驿道上的商业重镇,宋代沙角巡检司就设在古巷北面的沙角 。
珠玑巷名称的由来


珠玑巷名称的由来,历来有两种说法 。
第一种说法:珠玑巷的得名,始于唐代张昌 。张昌的先人为南雄敬宗巷孝义门人 。其始祖辙,生子兴,七世同堂 。敬宗宝历元年,朝闻其孝义,赐兴珠玑绦环以旌之 。后李湛死,庙号唐敬宗,为避敬宗庙讳,改所居为珠玑巷 。
第二种说法:河南开封原来有一条珠玑巷,后来中原氏族纷纷南迁到岭南,为怀念故土祖地,就把聚居之地南雄沙水镇(现为珠玑镇)的一条街巷称为珠玑巷 。以上两种说法,均来源于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屈大均的《广东新语》 。第一种说法,张昌的祖祠仍在南雄珠玑巷,比较好理解 。第二种说法,今人根据屈大均《广东新语》的说法,到开封探寻“珠玑巷”,仍难考其真址所在 。但2014年7月22日《开封日报》在《探寻开封的珠玑巷》一文中说:“南雄珠玑巷的地名,源于北宋东京城的珠玑巷 。北宋末年,大批中原人为躲避战乱,纷纷向南迁移 。其中部分从东京城逃出的难民,越过南岭,到达南雄州的沙水村,在此停留或居住,后继续南迁,把沙水村的一条街作为再次南迁的出发地,称之为珠玑巷 。这些中原移民向南迁至珠江三角百思特网洲,成为广东许多族人的祖先 。”
历史上珠玑巷发生了什么
历史上珠玑巷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有些历史大事件在粤北这个“山旮旯”里发生?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得先说说唐代韶州(韶关)曲江人张九龄 。唐开元四年(716年),“退休宰相”张九龄奉诏开凿大庾岭梅关,把一条崎岖难行的山径开通为能通车马的大道,南北交通由此而畅通,并成为岭南最重要的通道,而依踞梅关道的珠玑巷也夹道成镇(古称沙水镇),成为南来北往者最重要的驿站 。正是交通上的“区位优势”成全了珠玑巷 。
那么,历史上粤北这个“山旮旯”到底百思特网发生了什么?简而言之,唐宋以后,珠玑巷发生过规模宏大的移民潮,这里是中国历史上的移民发源地之一 。珠玑巷移民,包括迁进和迁出 。
一、迁进:大量北方移民因战乱水火从四面八方涌入珠玑巷休养生息,形成了山区商业重镇 。据史料记载,因梅关道的开通,唐代已有北方移民落脚珠玑巷,但是真正大规模的“北人南迁”是在宋代,尤其在宋元之交,大量的中原氏族南迁 。他们在兵荒马乱中,扶老携幼,长途跋涉,历尽艰险,来到了南雄珠玑巷,当时的珠玑巷也适合人居,他们便安顿下来,休养生息 。据有关统计,进入珠玑巷移民百思特网家族有797支之多 。珠玑巷因此而盛极一时 。据记载,南宋极盛时,珠玑巷内的商贩和居民多达千户,像一个热闹的小城市 。明代黄公辅《过沙水珠玑村》诗云:“长亭去路是珠玑,此日观风感黍离 。编户村中人集处,摩肩道上马交驰 。”就是当年珠玑巷繁华的真实写照 。由于北方移民的大量涌入,无形中形成了一个“百家姓”的聚居地 。
南雄珠玑古巷|上海近郊一日游推荐



珠玑巷何氏大宗祠
二、迁出:大量移民又因战乱和地方的吸引力而陆续迁出珠玑巷,奔向珠江三角洲 。交通的便利成就了珠玑巷的繁华,但是,因珠玑巷处在交通要道上,是兵家必争之地,每逢战乱,必造成迁徙,而稍为长期的战乱,就可以造成较大规模的移民 。元、明、清时期,珠玑巷曾有多次较大规模的移民,他们再次南迁,迁徙的目的地是珠江三角洲 。为何珠玑巷人都涌向珠江三角洲?其实除了战争的原因外,珠江三角洲本身的有利条件,如人口稀少、土地肥沃、水利资源丰富、依山临海等,这些条件适合谋生、创业 。据有关统计,从珠玑巷迁出的共有103姓、197族 。分别是:南海23姓38族、番禺9姓15族、顺德17姓19族、新会20姓32族、中山36姓54族、东莞23姓26族、高要28姓63族、台山10姓11族、开平16姓20族、茂名茂南区陈姓11族等 。今天留在珠玑巷居住的族群中,还有卢、王、林、何、谢、曾、黄、钟、赖、刘、陈、郭、周、董、雷、戴、张、杨、欧阳、李、熊等159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