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踪人口》观后感精选( 四 )


悬疑架空or现实写生
对现实案件的描摹是悬疑剧的一贯风格,早前的悬疑剧大多是涉案剧 。由于自身特殊的题材类型,涉案悬疑剧具有超强的用户粘性和代入感,是最容易成就爆款的题材之一 。这种传统的悬疑剧重在推理,用不断设套——解谜——再设套——再解谜的戏剧结构来吸引观众,营造紧张、疑虑、好奇等诸多氛围 。
事实上,受众审美的分野催生圈层市场,已是行业共识 。这种“混血”悬疑剧则给予了别具一格的观感,例如2018年同类型中评分最高的《疯人院》,心理悬疑是其外衣,但“玄幻通灵”才是其骨血,恐怖+悬疑+惊悚一波三折,剧情完成了多重反转 。
然而对于“悬疑+”来说,加号后的元素选择很重要,不合适的元素不仅无法提升观看性,还会适得其反,湮灭悬疑本身的色彩 。拿《原生之罪》来说,其幕后班底算是悬疑类网剧中的高级配置,投资规模相较《无证之罪》也上了一个台阶,但效果却不如后者 。《原生之罪》的东南亚热风吹淡了悬疑紧张的气氛,风格上的不统一可以说是症结之一 。
当下的悬疑剧也观察到了这一规律 。比如《失踪人口》就选择了谍战和科幻等元素,谍战加强了人物心理线的冲突,科幻更加构建了一个新的世界,可以和悬疑配合打造出更加新颖有看点的作品 。
这种紧张感从海报中就可见一斑:在满是积水的泥泞道路上,只有鞋子在水坑中荡起涟漪,倒影绰绰却并不见其人 。画面神秘诡谲充满悬疑感 。周围散落着的破碎汽车零件,昭示故事将由一场车祸展开的同时,也提示观众需要将故事中四处散落的线索拼凑起来,才能完成这副完整的故事“拼图” 。
对标美剧水准,强调电影质感
相比其他类型剧,悬疑题材的美剧好像更容易被对标 。事实上,“对标美剧水准”似乎已经成为近年来追求精致化的悬疑剧标配 。究其原因,悬疑剧重视案件的离奇和对人物心理的细致把握,这种特点决定了对视听语言和画面风格的关注,而这正是美剧所擅长的 。实际上,《猎毒人》就曾承认受到美剧《绝命毒师》的启发,《悍城》在剧情上也有与美剧《越狱》异曲同工之处 。
如今的美剧,已经从最初《犯罪心理》这种单元剧模式,进化到了真正的电影化语言 。入围金球奖的悬疑美剧《利器》,利用现实与过往不断闪回交接的画面,揭开女主隐藏的身世背景 。而国产的悬疑网剧同样受到美剧时间线的启发,面对大跨度的时间和空间,《失踪人口》也利用不断地闪回和交织的时间线完成多种场景转换模式,通过多主角、多时空的多线叙事手法,讲述剧中人物逃离河谷的主线,同时展开每个人物背后的故事 。
除了叙事方式,道具和拍摄的精细程度也能从画面中反映出来 。悬疑美剧越来越电影化,得益于电影制作班底开始加入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