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英文( 三 )


潜伏期一般05~7天 。病人和无症状带菌者为主要传染源 。消化道传播,则主要通过污染水源、食品、牛奶、饮料等,散发或暴发流行,表现为“旅游者腹泻”或食物中毒 。儿均可发病 。
患者表现为分泌性腹泻,为水样便 。伴有腹部痉挛、恶心、呕吐、寒战、头痛、肌痛,很少发热,病程4~7 天 。病情轻重不等,可以仅有轻微腹泻,也可呈重症霍乱样,重度脱水,酸中毒 , 甚至死亡 。本病有自限性倾向,轻者可不用抗生素治疗,重者抗菌治疗后可缩短排菌时间 。
4疾病名称肠毒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
5英文名称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 enteritis
6肠毒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的别名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肠炎;肠毒性大肠埃希氏菌感染;肠毒性大肠杆菌感染
7分类感染内科 > 细菌性感染 > 致病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
8ICD号A488
9流行病学病人和无症状带菌者为肠毒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的主要传染源 。消化道传播,则主要通过污染水源、食品、牛奶、饮料等,散发或暴发流行,表现为“旅游者腹泻”或食物中毒 。经志愿者证明 , 致病菌量为108~109个 , 高于菌痢、伤寒、霍乱,故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播机会不多 。人群对ETEC普遍易感,儿均可发病 。
10病因ETEC定居于小肠表面,不损坏也不侵入肠黏膜上皮细胞,通过产生肠毒素引起分泌性腹泻 。常见的血清型有10余种,如O6、O8、O15、O25、O27、O42、O63、O87、O148、O159等 。
11发病机制肠毒素分不耐热肠毒素(LT)和耐热肠毒素(ST)2种 。1株大肠埃希杆菌可同时产生LT和ST , 也可只产生1种 。LT是一种蛋白质,由1个A亚单位和5个B亚单位组成,分子量为85000 , 60℃ 10min即可灭活 。其抗原性和毒性与霍乱毒素相似,引起腹泻的机制也与霍乱毒素相同,细胞环磷酸腺苷(cAMP)增多,引起小肠持续过度分泌而腹泻 。ST是一种低分子量(5000)多肽半抗原,100℃ 30min活性仍不丧失,有STa和STb两个亚型,与肠上皮细胞膜上的神经节苷脂受体结合,细胞环磷酸鸟苷(cGMP)增多 , 使小肠短期过度分泌引起腹泻 。由LT与ST所致之分泌性液体相同,近似于等渗,碳酸氢根浓度为血浆的两倍左右,钾离子为血浆的5~6倍 。
12肠毒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的临床表现121潜伏期一般为05~7天 。
122症状表现为分泌性腹泻,为水样便 。伴有腹部痉挛、恶心、呕吐、寒战、头痛、肌痛,很少发热,病程4~7天 。病情轻重不等,可以仅有轻微腹泻,也可呈重症霍乱样,重度脱水,酸中毒 , 甚至死亡 。成人常感染产ST和LT的菌株,小儿以单产ST的菌株多见,故成人腹泻较重 , 持续时间长 。302医院收治1例成人ETEC肠炎患者,每天水样便多达9000ml,病程长达38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