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吟》古诗释文和赏析( 二 )


②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
③立根:扎根,生根 。
④原:本来,原本,原来 。
⑤破岩:破裂的岩石 。
⑥磨:折磨,挫折,磨炼 。
⑦击:打击 。
⑧坚劲:坚定挺拔 。
⑨任:任随 。
⑩尔:你 。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 。
首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 。
次二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 。
作者在赞美竹子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还表达了自己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 。
这首诗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
这首诗表面写竹,其实是写人,诗中的劲竹象征了诗人面对种种艰难困苦,宁折不弯,决不向任何恶势力屈服的品格,和不肯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的铮铮傲骨 。
夏日绝句 朝代:宋辽金 作者:李清照 原文: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译文 活着就应该作人中豪杰,死了也应作鬼中的英雄 。
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
注释 ①人杰:人中的豪杰 。
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
②亦:也 。
③鬼雄:鬼中的英雄 。
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
” ④项羽(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 。
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 。
后被刘邦打得大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因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而死 。
⑤江东:项羽当初随叔父项梁起兵的地方,即会稽郡“吴中起义”,秦会稽郡治所在吴县(今苏州) 。
据载:公元1127年,强悍的金兵入侵中原,砸烂宋王朝的琼楼玉苑,掳走徽、钦二帝,赵宋王朝仓皇南逃 。
李清照夫妇也开始了飘泊无定的逃亡生活 。
不久 ,丈夫赵明诚被任命为京城建康的知府 。
一天深夜,城里发生叛乱,身为知府的赵明诚没有恪尽职守指挥戡乱,而是悄悄地用绳子缒城逃跑了 。
叛乱被定之后,赵明诚被朝廷革职 。
李清照深为丈夫的临阵脱逃感到羞愧,虽然并无争吵,但往昔的鱼水和谐已经一去不返,她从此冷淡疏远了赵明诚 。
1128年,他们向江西方向逃亡,一路上两人相对无语气氛尴尬 。
行至乌江,站在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的地方,李清照不禁浮想联翩,心潮激荡 。
面对浩浩江水,随口吟就了这首 。
赵明诚站在她身后,闻听之后愧悔难当,深深自责 。
从此便郁郁寡欢一蹶不振,不久便急病发作而亡 。
求采纳~
《石灰吟》古诗释文和赏析

石灰吟赏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
[古诗今译] 经过千万次锤打出深山,熊熊烈火焚烧也视若等闲 。
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只为把一片青白(就像石头的颜色那样青白分明,现在多用“清白”)长留人间 。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 。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
首句“千锤万击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
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 。
“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 。
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
第三句“粉骨碎身浑不怕” 。
“粉骨碎身”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
至于最后一句“要留青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
此句中的青白是拿石头的颜色作比,也就是现在的“清白”的意思。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 。
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 。
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 。
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 。
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
古诗词鉴赏 这是我们学校用的资料,一个超猛的老师编的,如果你增加悬赏分,我有更详细资料 怎样鉴赏古诗词(一) 宁波万里国际学校 高三语文备课组 一.明确鉴赏要求 《考试说明》对古代诗词的鉴赏要求是: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