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分别有什么生理作用


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分别有什么生理作用

文章插图
晶体渗透压对于血浆渗透压的贡献非常大,血浆与组织液中晶体物质的浓度基本相等,大部分物质不易透过细胞膜,所以细胞外液晶体渗透压相对稳定 。
由血浆中的电解质、葡萄糖、尿素等小分子晶体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叫晶体渗透压,而在小分子物质中有80%来自钠离子和氯离子 。由于晶体物质分子量小,溶质颗粒数较多,晶体渗透压约占血浆总渗透压的996% 。
晶体渗透压可以改变细胞内外液体平衡 。胶体渗透压改变血管内外液体平衡 。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使肾小管重吸收水分增多,尿量减少 , 尿液浓缩 。
在临床上和生理实验中所使用的各种溶液 , 其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 , 称为等渗溶液(iso-osmotic solution) , 渗透压高于或低于血浆渗透压的溶液称为高渗或低渗溶液 。浓度为085%的NaCl溶液为等渗溶液,红细胞悬浮于其中可保持其正常形态和大?。ǖ日湃芤海?。
需指出的是,并非每种物质的等渗溶液都能使悬浮于其中的红细胞保持器正常形态和大?。?如19%的尿素溶液虽然与血浆等渗,但红细胞置于其中后,立即发生溶血 。
由血浆中的电解质、葡萄糖、尿素等小分子晶体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叫晶体渗透压; (无机盐,钠离子,钾离子)维持血细胞内外水平衡!
由血浆蛋白等大分子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叫胶体渗透压 。(血浆蛋白)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
晶体渗透压的生理意义是对维持红细胞内外水的分布以及红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起重要作用 。
细胞膜将细胞内液和细胞间液隔开,水分子可以自由透过,除了蛋白质高分子物质不易透过外,小分子物质和钠、钾等离子也不易自由透过 。
由于晶体渗透压远大于胶体渗透压 , 因此 , 晶体渗透压是决定细胞间液和细胞内液水分转移的主要因素 。
扩展资料
晶体渗透压的产生原因
毛细血管壁只允许水分子和晶体物质通过 , 不允许蛋白质通过,因而毛细血管内、外水分的交流取决于胶体渗透压 。
血浆中胶体渗透压比组织液中胶体渗透压大,故血浆胶体渗透压对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的正常分布,促使组织液中水分渗入毛细血管以维持血容量,具有重要作用 。
当血浆蛋白减少,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时,组织液增多,引起水肿 。
血浆晶体渗透压是生理学和心血管医学名词,指血浆中的小分子物质(主要是氯化钠、其次是是碳酸氢钠、葡萄糖、尿素、氨基酸等)形成的渗透压力,其值大约为705千帕
生理学和心血管医学名词 。是血浆中的蛋白质所形成的渗透压,包括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其中最主要的是白蛋白 。胶体渗透压对维持血管内外的水平衡起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