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七律头伏诗?

七言律诗是律诗的一种 。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因其格律严密,故名 。起源于南北朝,发展于唐初,成熟于盛唐(特指成熟于杜甫,时盛唐诗人李白有七律八首,高适七首,王维二十六首,且多有失对、失粘、重字之误;胡应麟“唐七言律自杜审言、沈佺期首创工密 。至崔颢、李白时出古,一变也 。高、岑、王、李,风格大备,又一变也 。杜陵雄深浩荡,超忽纵横,又一变也 。”(《诗薮》内编卷五) 。八句,四韵或五韵 。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 。分五言、七言两体 。七字的称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
七言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体裁之一 。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 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成熟于杜甫 。其格律严密,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代表作品有崔颢的《黄鹤楼》、杜甫的《登高》等

和冬至有关的诗词 冬至诗词(一):小 至(唐)杜甫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
冬至诗词(二):冬 至(唐)杜甫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冬至诗词(三):邯郸冬至夜(唐)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
冬至诗词(四):辛酉冬至(宋)陆游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 。
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 。
毕祭皆扶拜,分盘独早眠 。
惟应探春梦,已绕镜湖边 。
冬至诗词(五):冬至感怀(宋)梅尧臣衔泣想慈颜,感物哀不平 。
自古九泉死,靡随新阳生 。
禀命异草木,彼将羡勾萌 。
人实嗣其世,一衰复一荣 。
冬至诗词(六):冬至日独游吉祥寺(宋)苏轼井底微阳回未回,萧萧寒雨湿枯荄 。
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肯独来 。
什么是七律头伏诗?

有关璨璨的诗词《送梵才吉上人归天台》宋 梅尧臣顷余游巩洛,值子入天台 。
当时群卿士,共羡出氛埃 。
荏苒逾一纪,却向人间来 。
问子何为尔,言兴般若台 。
虽将发愚闇,般若安在哉 。
此教久已炽,增海非一杯 。
我言亦爝火,岂使万木灰 。
盖欲守中道,焉能力损裁 。
子勿疑我言,遂以为嫌猜 。
忽闻携锡杖,思向石桥回 。
城霞与琪树,璨璨助诗才 。
嘉辞遍入口,幸足息岩隈 。
===================白居易的《黑龙饮渭赋》中有:“气默默以黯黯,光璨璨而烂烂 。

有关晨的诗词 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

【什么是七律头伏诗?】

意思是竹子内心谦逊才向人虚心低头,梅花高傲不屈从不仰面拍马逢迎 。
此联以物喻人,托物言志 。
抓住梅竹特点,展现人的美好心灵 。
上联“有低头叶”,指竹不倨傲自矜,虚心有节 。
下联“无仰面花”,指梅不媚俗向上的骨气品格 。
此连语言朴实,构思巧妙 。
寓意深刻,对仗精工,堪称佳作 。
有关芳华的诗词尽芳华缱绻 。
赵崇嶓《沁园春·紫陌芳尘》原上芳华已乱飞 。
杨泽民 《浣溪沙》芳华春意早 。
无名氏《喜迁莺·南枝向暖》已谢芳华更不留 。
玉真 《杨柳枝·已谢芳华更不留》春惜芳华好 。
白居易 《杨柳枝二十韵》上苑芳华岁岁新 。
徐铉《柳枝词十首》天公更着芳华 。
许有壬《望月婆罗门引 雪夜宴长沙班良辅家,时为湖》芳华初不藉山 。
许有壬 《鹧鸪天 次韵李沁州寄酒》眼中金翠有芳华 。
元好问 《鹧鸪天·天上腰枝说馆娃》对芳华、一片惜春心 。
王旭 《满江红 次李公敏梨花韵》
有关节气的诗词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
上半年是六、甘一,下半年逢八、甘三 。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