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手法的诗词( 三 )


4、《少年行》唐:王维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
5、《游园不值》宋代: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
运用比兴手法的古诗展开全部 例如:(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李商隐《无题》)“春蚕”、“蜡炬”象征对爱情、事业的执着追求 。
(2)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那人”,是词中的幽独佳人,象征词人追求的不同流合污的政治理想,也象征一种人生、治学的最高境界 。
(3)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
(苏轼《卜算子·咏雁》)冷寒的,也不止是沙洲和桐枝 。
词中的“孤鸿”“幽人”互喻,象征义有多中说法,有爱情失落说、自我失意说、政治挫折说和放弃仕进说,可谓“寓意高远” 。
特别是后者,“孤鸿”“幽人”的意象分别来自《易经》中的《渐卦》和《履卦》,运用这两个文化意象,透射出苏轼在遭遇政治极大打击后渴望归隐、得以避祸的心态 。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大量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 。
这也是最早出现的比兴手法,正是这种手法的运用,才使得那些诗歌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并构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特殊韵味 。
如《卫风·氓》第三章即以传统的比兴开头,由“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写眼前鲜嫩的桑叶,对斑鸠提出不要贪食的劝告,从而由此引出对女子“无与士耽”的劝告,并以桑叶的嫩绿润泽暗喻女子早年甜蜜幸福的恋爱时光 。
而第四章的前两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也是比兴手法的运用 。
诗人通过这两句引发对主人公遭弃始末的追述,并以桑葚的枯萎凋零暗喻似水流年带走了曾经的青春,曾经亮丽可人的容颜;以不再新鲜润泽的桑叶的结局暗喻饱受婚后贫困生活煎熬的女子面临着被无情遗弃的命运 。
这样既强烈地激发出了读者的联想与情感共鸣,又增强了诗的意蕴与韵味,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
《诗经》之后的诗歌创作中,采用比兴手法的作品也是很多的,如汉乐府《长歌行》这首诗从 “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 。
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 。
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 。
“青青”喻其生长茂盛 。
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 。
何以如此?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 。
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
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
《孔雀东南飞》中,开头用“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用具体的形象来激发读者想象,不由得人不从美禽恋偶联想到夫妻分离,这样就给全诗笼罩上一种悲剧气氛,起了统摄全诗、引起下面故事的作用 。
又如《迢迢牵牛星》,整首诗借牛郎与织女隔河相望而不能团聚的民间故事来比喻一个饱含离愁的少妇的相思之情,含蓄蕴藉而又哀婉动人 。
运用双关手法的诗句有哪些 1.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唐代李商隐《无题》)译文: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
2.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
(唐代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译文:东边日出西边下起雨,说是无晴但是还有晴 。
3. 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 。
(晋代乐府民歌《子夜歌》)译文:在破败的机器上织丝,但织的丝却组不成匹段 。
4. 黄檗向春生,苦心随日长 。
(南北朝民歌《子夜四时歌·自从别欢后》)译文:我的心就像春天蓬勃生长的黄檗树,越来越苦 。

【运用手法的诗词】

5.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
(南北朝民歌《西洲曲》)译文:低下头拨弄着水中的莲子,莲子就像湖水一样青 。
把莲子藏在袖子里,那莲心红得通透底里 。
使用排比手法的古诗有哪些? 1、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