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出版社九上语文诗词( 三 )


九年义务教育 上海教育出版社 浦东新区2008预备第一,二学期,2009...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 , 可爱者甚蕃 。
晋陶渊明独爱菊 。
自李唐来 , 世人甚爱牡丹 。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濯清涟而不妖 , 中通外直 , 不蔓不技 , 香远益清 , 亭亭净植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予谓菊 , 花之隐逸者也;牡丹 , 花之富贵者也;莲 , 花之君子者也 。
噫!菊之爱 , 陶后鲜有闻 。
莲之爱 , 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 , 宜乎众矣!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 , 夜 , 解衣欲睡 , 月色入户 , 欣然起行 。
念无与乐者 ,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怀民亦未寝 , 相与步于中庭 。
庭下如积水空明 , 水中藻荇交横 , 盖竹柏影也 。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
陋室铭 山不在高 , 有仙则名 。
水不在深 , 有龙则灵 。
斯是陋室 , 惟吾德馨 。
苔痕上阶绿 , 草色入帘青 。
谈笑有鸿儒 , 往来无白丁 。
可以调素琴 , 阅金经 。
无丝竹之乱耳 , 无案牍之劳形 。
南阳诸葛庐 , 西蜀子云亭 。
孔子云:何陋之有? 《论语》六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 , 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 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 , 可以为师矣 。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 , 不耻下问 , 是以谓之‘文’也 。
” 子曰:“默而识之 , 学而不厌 , 诲人不倦 , 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 , 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 其不善者而改之 。
”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 , 两岸连山 , 略无阙处;重岩叠嶂 , 隐天蔽日 , 自非亭午夜分 , 不见曦月 。
至于夏水襄陵 , 沿溯阻绝 。
或王命急宣 , 有时朝发白帝 , 暮到江陵 , 其间千二百里 ,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春冬之时 , 则素湍绿潭 , 回清倒影 , 绝巘多生怪柏 , 悬泉瀑布 , 飞漱其间 。
清荣峻茂 , 良多趣味 。
每至晴初霜旦 , 林寒涧肃 , 常有高猿长啸 , 属引凄异 , 空谷传响 , 哀转久绝 。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 , 猿鸣三声泪沾裳!”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 , 天山共色 , 从流漂荡 , 任意东西 。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 奇山异水 , 天下独绝 。
水皆缥碧 , 千丈见底;游鱼细石 , 直视无碍 。
急湍甚箭 , 猛浪若奔 。
夹岸高山 , 皆生寒树 , 负势竞上 , 互相轩邈 , 争高直指 , 千百成峰 。
泉水激石 , 泠泠作响;好鸟相鸣 , 嘤嘤成韵 。
蝉则千转不穷 , 猿则百叫无绝 。
鸢飞戾天者 , 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 , 窥谷忘返 。
横柯上蔽 , 在昼犹昏;疏条交映 , 有时见日 。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 。
家贫 , 无从致书以观 ,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手自笔录 , 计日以还 。
天大寒 , 砚冰坚 , 手指不可屈伸 , 弗之怠 。
录毕 , 走送之 , 不敢稍逾约 。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余因得遍观群书 。
既加冠 , 益慕圣贤之道 。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 尝趋百里外 ,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
先达德隆望尊 , 门人弟子填其室 , 未尝稍降辞色 。
余立侍左右 , 援疑质理 , 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 , 色愈恭 , 礼愈至 , 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 , 则又请焉 。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
当余之从师也 , 负箧曳屣 , 行深山巨谷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