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 初春诗词欣赏( 二 )


而一个“透”字,不仅见其流泪之多,亦见其伤心之甚 。
上片第二层写词人自己,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这里写唐氏时却改变了手法,只写了她容颜体态的变化和她痛苦的心情由于这一层所写的都是词人眼中看出的,所以又具有了“一时双情俱至”的艺术效果 。
可见词人,不仅深于情,而且深于言 。
词的最后几句,是下片的第二层,写词人与唐氏相遇以后的痛苦心情 。
“桃花落”两句与上片的“东风恶”句前后照应,又突出写景虽是写景,但同时也隐含出人事 。
不是么?桃花凋谢,园林冷落,这只是物事的变化,而人事的变化却更甚于物事的变化 。
象桃花一样美丽姣好的唐氏,不是也被无情的“东风”摧残折磨得憔悴消瘦了么?词人自己的心境,不也象“闲池阁”一样凄寂冷落么?一笔而兼有二意很巧妙,也很自然 。
下面又转入直接赋情:“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
”这两句虽只寥寥八字,却很能表现出词人自己内心的痛苦之情 。
虽说自己情如山石,痴心不改,但是,这样一片赤诚...
陆游的诗词评价与赏析陆游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 。
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成为杰出诗人 。
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爱国主义精神,“气吞残虏” 。
1158年(绍兴二十八年)入闽任宁德县主簿.据《宁德县志》卷三《宦绩》中记载:“陆游,字务观,即放翁也┅┅绍兴二十八年任邑薄,有善政,百姓爱戴” 。
在宁德的南漈山上建有陆游塑像 。
浙江绍兴的鉴湖村内也有陆游塑像 。
曾任镇江隆兴通判 。
1170年(乾道六年)入蜀,任夔州通判 。
1172年(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 。
后官至宝章阁待制 。
陆游在政治上,主张坚决抗战,充实军备,要求“赋之事宜先富室,征税事宜覆大商”,一直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 。
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 。
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
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热情 。
《关山月》《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书愤》《农家叹》《示儿》等篇均为后世所传诵 。
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有清新之作 。
亦工词,杨慎谓其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 。
但有些诗词流露出消极情绪 。
...陆游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 。
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成为杰出诗人 。
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爱国主义精神,“气吞残虏” 。
1158年(绍兴二十八年)入闽任宁德县主簿.据《宁德县志》卷三《宦绩》中记载:“陆游,字务观,即放翁也┅┅绍兴二十八年任邑薄,有善政,百姓爱戴” 。
在宁德的南漈山上建有陆游塑像 。
浙江绍兴的鉴湖村内也有陆游塑像 。
曾任镇江隆兴通判 。
1170年(乾道六年)入蜀,任夔州通判 。
1172年(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 。
后官至宝章阁待制 。
陆游在政治上,主张坚决抗战,充实军备,要求“赋之事宜先富室,征税事宜覆大商”,一直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 。
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 。
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
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热情 。
《关山月》《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书愤》《农家叹》《示儿》等篇均为后世所传诵 。
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有清新之作 。
亦工词,杨慎谓其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 。
但有些诗词流露出消极情绪 。
他初婚唐氏,在母亲压迫下离异,其痛苦之情倾吐在部分诗词中,如《沈园》、《钗头凤》等,都真挚动人 。
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
[1]
陆游《游山西村》 赏析展开全部 陆游《游山西村》赏析(曹济平)游山西村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
陆游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一生勤奋创作,诗歌数量惊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