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 初春诗词欣赏( 五 )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
这三句步步紧逼,声调短促,说尽平生不得志 。
放眼西北,神州陆沉,残虏未扫;回首人生,流年暗度,两鬓已苍;沉思往事,雄心虽在,壮志难酬 。
“未”、“先”、“空”三字在承接比照中,流露出沉痛的感情,越转越深:人生自古谁不老?但逆胡尚未灭,功业尚未成,岁月已无多,这才迫切感到人“先”老之酸楚 。
“一事无成霜鬓侵”,一股悲凉渗透心头,人生老大矣!然而,即使天假数年,双鬓再青,又岂能实现“攘除奸凶,兴复汉室”的事业?“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云外华山千仞,依旧无人问” 。
所以说,这忧国之泪只是“空”流,一个“空”字既写了内心的失望和痛苦,也写了对君臣尽醉的偏安东南一隅的小朝廷的不满和愤慨 。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
最后三句总结一生,反省现实 。
“天山”代指抗敌前线,“沧洲”指闲居之地,“此生谁料”即“谁料此生” 。
词人没料到,自己的一生会不断地处在“心”与“身”的矛盾冲突中,他的心神驰于疆场,他的身却僵卧孤村,他看到了“铁马冰河”,但这只是在梦中,他的心灵高高扬起,飞到“天山”,他的身体却沉重地坠落在 “沧洲” 。
“谁料”二字写出了往日的天真与今日的失望,“早岁那知世事艰”,“ 而今识尽愁滋味”,理想与现实是如此格格不入, 无怪乎词人要声声浩叹 。
“心在天山,身老沧洲”两句作结,先扬后抑,形成一个大转折,词人犹如一心要搏击长空的苍鹰,却被折断羽翮,落到地上,在痛苦中呻吟 。
陆游这首词,确实饱含着人生的秋意,但由于词人“身老沧洲”的感叹中包含了更多的历史内容,他的阑干老泪中融汇了对祖国炽热的感情,所以,词的情调体现出幽咽而又不失开阔深沉的特色,比一般仅仅抒写个人苦闷的作品显得更有力量,更为动人 。
紧急需要陆游这首题为《新竹》的诗,以竹言志,风格清隽 。
全诗结构缜密,手法得体,语言练达,是咏竹诗中的佳作 。
结构上首联写养竹,拈出新竹“寒碧”之特征 。
中间两联分承“寒碧”展开,写赏竹 。
其中,颔联承“寒”字从环境方面写竹之功用;颈联承“碧”字从自身方面写竹之长势 。
诗题为“新竹”,但全诗无一“新”字“竹”字,诗人通过描写“插棘编篱”的行为,“解箨”“放梢”的情势,“时闻”“初见”的感受,已使“新”字隐含其中 。
四联所写意象也无不与“竹”字有关,且无一不渗透着诗人喜爱之情 。
这样写,显得不粘不离,正所谓“无着一字,尽显风流” 。
整首诗先提后承,先外后内,层层剥笋,针线细密 。
描写方法上,中间两联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宏观意象与微观意象相结合的手法 。
颔联写环境,是侧面描写,用的是“清风掠地”、“赤日行天”等宏观意象 。
颈联写长势,是正面描写,用的“解箨”、“放梢”等微观意象 。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使竹子更具立体感 。
宏观意象与微观意象相结合,显得既有气势,又形象生动 。
这样的新竹,能给人以多方面的美感 。
语言运用上,“掠”、“行”、“解”、“放”等富于动态的词语的使用,增强了动感和形象性 。
副词的使用也很有特色 。
如动词“闻”、“见”之前分别饰以副词“时”、“初”,使诗歌更具时空感 。
结句的副词“仍”,说明现在已是“枕簟到处随”,将来也须如此 。
一个“仍”字,将目前之景和将来之景融于其中,义蕴较丰富 。
求古诗词赏析!(09年海南、宁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鹧鸪天 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
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
(1).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
(5分) 【答案】(5分)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
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
【考点】考查对诗歌形象的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