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英雄的诗词( 四 )


祖国啊 , 我为你自豪 , 精彩神奇的土地上 , 又一次萌发了腾飞的希望 , 历史的巨笔将绘出你新世纪的辉煌!《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 , 干戈寥落四周星 。
山河破碎风飘絮 , 身世浮沉雨打萍 。
惶恐滩头说惶恐 , 零丁洋里叹零丁 。
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 , 烈火焚烧若等闲 。
粉身碎骨浑不怕 , 要留清白在人间 。
[简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 , 表达自己为国尽忠 , 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
作为咏物诗 , 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 , 那就没有多大价值 。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 , 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
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 。
“烈火焚烧” , 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 。
加“若等闲”三字 , 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 , 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 , 都从容不迫 , 视若等闲 。
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 。
“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 , 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
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 , 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 , 曾平反冤狱 , 救灾赈荒 , 深受百姓爱戴 。
明英宗时 , 瓦剌入侵 , 英宗被俘 。
于谦议立景帝 , 亲自率兵固守北京 , 击退瓦剌 , 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 。
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 。
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
毛泽东《沁园春·雪》一九三六年二月北国风光 , 千里冰封 , 万里雪飘 。
望长城内外 , 惟余莽莽;大河上下 , 顿失滔滔 。
山舞银蛇 , 原驰蜡象 , 欲与天公试比高 。
须晴日 , 看红装素裹 , 分外妖娆 。
江山如此多娇 ,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
惜秦皇汉武 , 略输文采;唐宗宋祖 , 稍逊风骚 。
一代天骄 , 成吉思汗 , 只识弯弓射大雕 。
俱往矣 , 数风流人物 , 还看今朝 。
无 衣【诗经·国风·秦风】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
王于兴师 , 修我戈矛 , 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
王于兴师 , 修我矛戟 , 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
王于兴师 , 修我甲兵 , 与子偕行!反映战士的友谊 。
从穿衣到赴敌 , 愿共患难 。
这首战歌 , 每章第一、二句 , 分别写“同袍”“同泽”“同裳” , 表现战士们克服困难、团结互助的情景 。
每章第三、四句 , 先后写“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 , 表现战士齐心备战的情景 。
每章最后一句 , 写“同仇”“偕作”“偕行” , 表现战士们的爱国感情和大无畏精神 。
这是一首赋体诗 , 用“赋”的表现手法 , 在铺陈复唱中直接表现战士们共同对敌、奔赴战场的高昂情绪 , 一层更进一层地揭示战士们崇高的内心世界 。
《无衣》表现了奴隶社会时期人民保家卫国、团结对敌、英勇献身...
有关民族英雄的故事展开全部精忠报国——岳飞岳飞 , 字鹏举 , 北宋崇宁二年二月十五日(公元一一0三年三月二十四日)生于相州汤阴县永和乡(今河南省汤阴县程岗村) 。
绍兴十年(1140年)夏 , 金人撕毁和约南侵 , 岳飞奋起抗战 , 岳家军神勇无比 , 令金兵闻风丧胆 。
其大破金兵于蔡州、陈州、颍州 , 郑州、西京、蒿州、许州、孟州、卫州、怀州、郾城、颍昌府等地 , 并在郾城大捷、颍昌府大决战中粉碎了“拐子马”、“铁浮图”不可战胜的神话 , 朱仙镇大捷更是威振敌胆、金兀术叹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正当岳飞所向披靡 , 抗金取得节节胜利之际 , 宋高宗于绍兴十年七月十七日连下十二道金牌 ,  强令岳飞班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