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英雄的诗词( 五 )


绍兴十一年(1141年)四月二十四日 ,  秦桧为剪除和谈障碍 , 指使万俟莴上章诬篾一贯主战的岳飞“谋反” , 收买王俊作假证 , 十月将岳飞父子和部将张宪关进杭州大理寺 。
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8日) , 赵构秦桧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 , 将岳飞父子和张宪诬害 , 岳飞宁死不屈 , 临刑前挥笔写下 “天日昭昭 , 天日昭昭”八个大字 。
英勇献身 , 义无反顾——宋末三杰张世杰(?——1279年) , 宋朝大将 , 民族英雄 。
父亲因犯金国法律而逃到宋地 。
德祐二年(1276年) , 临安沦陷时 , 5岁的小皇帝宋恭帝被俘 , 他与陆秀夫带着宋朝二王(益王赵昰、卫王赵昺)出逃 。
后来刚满7岁赵昰即位为皇帝 , 是为宋端宗 , 定年号“景炎” 。
端宗即位后对张世杰甚是重用 。
张世杰并没有辜负端宗皇帝的希望 , 多次指挥宋军抵御元朝军队的猛攻 , 景炎三年(1278年)10岁的端宗溺水而死 , 他的弟弟卫王赵昺登基做皇帝 , 改元“祥兴” 。
赵昺下诏让张世杰做太傅(皇帝的老师) 。
张世杰奉命死守帝都厓山 , 另外还下令百姓大兴土木 , 为太后、皇帝修建行宫 , 还利用打仗空余的机会教赵昺识字 。
赵昺也很听话 , 张世杰说什么他就做什么 。
祥兴二年(1279年) , 元军大举进攻赵昺小朝廷 , 张世杰率军抵抗 , 大败 。
眼看国家就要灭亡 , 他准备接回赵昺组织突围 。
不想丞相陆秀夫早已背负8岁的幼帝昺跳海而死 。
张世杰知道后哭曰:“吾先立一君 , 不想身亡;复立一君 , 此君亦亡 , 这可如何是好!”不久 , 他就因浪大被淹死了 。
文天祥(1236—1283) , 汉族 , 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 原名云孙 , 字履善 , 又字宋瑞 , 自号文山 , 民族英雄 。
著《文山全集》 , 名篇有《正气歌》《过零丁洋》 。
宋理宗宝佑时进士 。
官至丞相 , 封信国公 。
临安危急时 , 他在家乡招集义军 , 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 。
后不幸被俘 , 在拘囚中 , 大义凛然 , 终以不屈被害 。
他晚年的诗词 , 反映了他坚贞的民族气节和顽强的战斗精神 。
风格慷慨激昂 , 苍凉悲壮 , 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
有《文山先生全集》、《文山乐府》 。
陆秀夫(1236—1279)南宋抗元名臣 , 民族英雄 。
汉族 , 字君实 , 楚州盐城长建里(今属江苏建湖)人 。
宝佑进士 。
初为李庭芝幕僚 , 后官礼部侍郎等职 。
临安失守后至福州 , 与张世杰等立赵昰为帝 。
昰死 , 又拥赵昺 , 奉帝居厓山(今广东新会南) , 任左相 , 继续组织抗元 。
祥兴二年(1279年)为元军所败 , 负帝投海而亡 。
有《陆忠烈公遗集》 。
李庭芝任淮东制置使 , 又辟任他做参议官 。
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 , 元兵沿江东下 , 扬州形势紧张 , 僚属大多逃散 , 陆秀夫等数人坚守本职 , 毫不动摇 。
李庭芝把他推荐给朝廷 , 乃调往临安 。
德祐二年 , 任礼部侍郎 。
太皇太后率宋恭帝投降后 , 他和将领苏刘义等退至温州 。
不久 , 与陈宜中、张世杰等在福州立益王为帝 , 重建宋廷 , 任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 。
元兵入福建 , 宋君臣乘海船南走广东 。
次年 , 广州降元 , 宋廷迁至井澳(今广东中山县南大横琴岛下) , 陈宜中逃往占城(今越南中南部) 。
景炎三年(1278)初 , 赵昰死 , 群臣多欲散去 , 陆秀夫勉励群臣 , 再立八岁的卫王赵昺为帝 , 改元祥兴 , 迁居崖山(今广东新会南海中) 。
陆秀夫任左丞相 , 与张世杰同执朝政 。
祥兴二年(1279年 , 元至元十六年) , 元张弘范攻崖山 , 宋军大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