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与义 诗词( 三 )


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 。
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
道中寒食 陈与义 古诗鉴赏题答案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奔波仕途、怀才不遇、内心愁苦、思念家乡的诗人形象 。
/ 他自嘲自己为斗粟而奔走仕途,虚度人生,无计建功立业,只能以诗抒怀;寒食时节,人在旅途,看到天上归雁,空中飞絮,耳闻杂乱莺啼,更是倍添愁苦、无限落寞 。
(5分;其中总述3分,加点的关键词或其近义词任意答出三个即可;结合诗句简要分析2分)2最后一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杨花不懂人事,随风飞舞,突出了自己的寂寞愁苦无人理解,无法排遣 。
/ 飞絮漫天营造了一种凄迷的景象,以景衬情,更让诗人感觉心境悲凉 。
/ 杨花倚风轻狂,比喻小人得志,与自己的不得志形成对比,流露出自己对世事的不满 。
(6分;答出任意一点给3分,其中“手法”1分,“赏析”2分)...
诗歌鉴赏 “除夜二首”陈与义这些诗往往充满感慨和伤离、讽寓和寄托之情,是属于清新丽质的作品,进发出对现实强烈不满的呼声 。
语言浅近而不平淡,构词讲究而不生涩,娓娓动听地表达出了作者深层的蕴藉之情 。
《四库全书提要曾评论他说:“(陈)与义在南渡诗人之中,最为显达,然皆非其杰构 。
至于湖南流落之余,汴京板荡以后,感时抚事,慷慨激越,寄托遥意,乃往往突过古人 。
”他确是鹤立一代的大手笔之一 。
陈与义原属于江西诗派成员,但他后来看出了江西诗派的柔弱、清高而游离世外 。
他学习杜甫,虽颇见成效,但由于没有像杜甫那样广泛深入而时间较久地接近人民群众,也没有杜甫那种质直朴拙而积极用世的思想品格和对现实社会较为清醒的敏锐视觉,所以陈与义为国分忧而呐喊的爱国诗篇以及对不平现实疾恶如仇的诗篇并不多,诗歌触角所涉及的深度和广度也不及杜甫,缺乏积极奋发和为国牺牲的精神
雨晴 陈与义 全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雨晴诗人:陈与义 朝代:宋天缺西南江面清,纤云不动小滩横.墙头语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未平.尽取微凉供稳睡,急搜奇名报新晴.今宵绝胜无人共,卧看星河尽意明.此诗为宋朝诗人陈与义所作.其人生于北宋哲宗之时,卒于南宋高宗之时,作为高官,亲睹国破南迁.陈与义诗词文风清邃,既有婉约派的令人齿颊留香,又有豪放派的慷慨顿挫.《雨晴》一诗并非名作,但也有几分趣味.全诗未见“雨”字,但景物描写让凉爽潮湿的空气扑面而来.尾联隐约可见作者之高洁....
【诗句.我无语了、陈与义《登岳阳楼》中的诗句“▁▁▁▁▁,▁▁▁...小题1:夕阳迟:夕阳缓慢地下沉 。
徙倚:徘徊 。
小题2:眼前风霜中的枯朽之木和沧桑之波,令作者触景伤情;回想自己辗转江湘、颠沛流离之苦;国家破败、动荡之忧;韶华已逝,难图大事,老大伤悲的落寞 。
小题1:试题分析:这是考查词语的语境义的题型 。
这首诗在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没有出现,对于考生来说难度就比较大了,要对整首诗的内容有所了解才能解答正确,尤其是“徙倚”的意思不好理解,只能分析字义 。
“徙”迁移,“倚”靠着 。
两个词一个体现走一个体现停,所以意思为“徘徊” 。
小题2:试题分析:这是考查对整首诗内容深入了解的题型,难度不小 。
首先“老木苍波无限悲”中可看出诗人悲眼前之景“老木沧波”;“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写自己的辗转奔波之悲;“白头吊古风霜里”“风霜”明指自然实物,实喻社会现实,因此就有了国破家亡之悲;自己40岁了,头发白了,难以在成大事,不免没落悲伤 。
宋代诗词作家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 。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宋代词人: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苏轼、岳飞、辛弃疾、陈亮等 。
婉约派四大旗帜: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四旗中号“闺语”:李清照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四旗中号“别恨”:晏殊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四旗中号“情长”:柳永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四旗中号“愁宗”:李煜(五代十国)豪放派名家:苏辛苏东坡:作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 。
在诗歌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
辛弃疾:辛弃疾在文学上与苏轼齐名,号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