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平仄校对( 五 )


举下面几首为例: 暮云收尽溢清寒 , 银汉无声转玉盘 。
此生此夜不长好 , 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千山鸟飞·绝 , 万径人踪灭 。
孤舟蓑笠翁 , 独钓寒江·雪 。
(柳宗元《江雪》) 清明上巳西湖好 , 满目繁华 , 争道谁家 , 绿柳朱轮走钿·车 。
游人日暮相将去 , 醒醉喧哗 , 路转堤斜 , 直到城头总是花 。
(欧阳修《采桑子》) 寒蝉凄切 , 对长亭晚 , 骤雨初·歇 。
都门帐饮无绪 , 方留恋处、兰舟催·发 。
执手相看(读平声)泪眼 , 竟无语凝·噎 。
念去去千里烟波 , 暮霭沉沉楚天阔 。
多情自古伤离·别 ,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
此去经年 ,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
便纵有千种风情 , 更与何人·说 。
(柳永《雨霖铃》) 前两首是诗 。
第一首押平声十四寒韵 , 第四句“看”照今音读去声 , 不能与“寒”、“盘”押韵;为了保持音乐美 , 要读平声 。
第二首押入声九屑韵 , 韵字照今音读 , “绝”是平声 , 雪是上声 , 不能与“灭”押韵;为了保持音乐美 , 都要读如去声 。
后两首是词 。
前一首押平声六麻韵 , 上片末尾的韵字“车” , 今读chē , 不能与“华”、“家”、“哗”、“斜”、“花”押韵;为了保持音乐美 , 要读chā 。
后一首基本押入声六月和九屑韵(只有“阔”是七易韵 , 词韵第十八部入声五物、六月、七易、八黠、九屑、十六叶同用) , “歇”、“发”、“噎”、“别”、“节”、“说”今都读平声 , 不能与“切”、“阔”、“月”、“设”押韵;为了保持音乐美 , 都要读如去声 。
2 诗词的平仄 就押韵的格律要求说 , 韵字是关键字 , 关键字读音与中古音系统不合 , 就打乱了格律 , 也就破坏了音乐美 。
至于韵字以外 , 如果没有其他规律(指平仄协调 , 下面谈)拘束着 , 就放松些也未尝不可 , 至少是关系不大 。
例如上面举的四首 , 第二首的“独”是入声字 , 照今音读为平声 , 也不会感到怎么难听;同理 , 第三首“直”也是入声字 , 照今音读为平声 , 也不会感到怎么难听 。
这是宽的一条路 , 只求合乎格律 , 或只管关键字 , 用大话说是得凑合且凑合主义 。
目的是减轻负担 , 让大量有志于学的人不费过多...
怎样看出诗词中的平仄?展开全部 诗词中平仄乃至格律的知识是比较复杂的 , 一下子讲不完 , 这里给你讲解几个比较常见的点 , 也有助于你辨别诗词的平仄 。
平仄的识别 。
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声调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 古时的通用汉语虽然每个时期语音都不一样 , 但基本上有平、上、去、入四声 。
其中 , 平对应今天的阴平、阳平 , 也就是一声二声 。
除此之外都是仄声 。
今天入声在普通话中已消失 , 只存在于少数方言当中 。
也就是说 , 今天的三四声都可以大致认作仄声 。
当然 , 由于古代字音和现代有较大差异 , 所以 , 要仔细区别平仄还应考查字的古音 。
平仄的格式 。
五言句有四种格式:仄仄平平仄 , 平平仄仄平 , 仄仄平平平 , 平平仄仄仄 。
七言句有四种:平平仄仄平平仄 , 仄仄平平仄仄平 , 平平仄仄仄平平 , 仄仄平平平仄仄 。
这些句式可以对应组合成不同的绝句或者是律诗 。
平仄的规则 。
第一讲求平仄相对 , 即同一联上下句同样位置上的字音要平仄相对;第二讲求平仄相粘 , 即前一联的下句和后一联的上句的第二第四第六个字平仄要相同;第三 , 一三五不论 , 二四六分明 , 即每句中第二四六个字的平仄一定要符合规定 , 一三五字则不必 。
原因可能是因为汉语言两字一重读的音步 。
这只是诗歌格律知识中比较基础的几点 , 但已经能够满足基本的平仄辨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