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古运河诗词

游览古运河诗词

描写古运河的诗句展开全部 一部扬州运河发展史 , 几乎就是一部古代扬州发展史 。
运河哺育了扬州 , 是扬州的“根” 。
作为“运河城”的扬州 , 在新的世纪 , 应对运河文化资源加以大力开发和利用 , 通过旅游让古老的运河文化为扬州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积极的贡献 。
一、扬州古运河黄金旅游线的开发 古运河扬州段是整个运河中最古老的一段 。
现在扬州境内的运河与2000多年前的古邗沟路线大部分吻合 , 与隋炀帝开凿的运河则完全契合 , 从瓜洲至宝应全长125公里 。
其中 , 古运河扬州城区段从瓜洲至湾头全长约30公里 , 构成著名的“扬州三湾” 。
这一段运河最为古老 , 可谓历史遗迹星列、人文景观众多 。
在这段运河的沿岸 , 有世界四大宗教活动的著名场所琼花观(西汉?道教);高?寺(隋代?佛教)、普哈丁墓园(宋代?伊斯兰教)和天主教堂(清代?天主教);有反映扬州古港、水利和城池建筑的遗址水斗门、龙首关(钞关)、东关古渡(双瓮城)和古湾头闸;有古代帝王巡视扬州留下的遗迹:瓜洲古渡锦春园、高?寺行宫御园和龙衣庵;有体现“富比王侯”的扬州盐商住宅群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个园以及汪氏小苑等;有唐代扬州鉴真大和尚东渡日本时的启航地文峰塔 。
在这条运河线上 , 留下了历代著名文人墨客大量的诗文名篇:“故人西辞黄鹤楼 , 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嘹唳塞鸿经楚泽 , 浅深红树见扬州”(李绅);“春风十里扬州路 , 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天下三分明月夜 , 二分无赖是扬州”(徐凝);“沉舟侧畔千帆过 ,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楼船夜雪瓜洲渡 , 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春风又绿江南岸 , 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等等 。
这些千古名句 , 描绘了古代扬州曾经有过的“歌吹沸天”、极尽繁华的辉煌时代 , 而这一切无不与运河一脉相承 。
在运河绵延千里的岸线上 , 扬州与运河的兴衰息息相关! 扬州古运河的文化内涵被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认识 , 所感悟 。
最近 , 扬州市旅游局推出扬州古运河黄金旅游线设想与规划 。
业内人士认为 , 古运河扬州段从瓜洲至湾头全长30公里 , 沿岸有几十个景点 , 其旅游价值极高 , 它集长江和运河、天然和人工、历史和现实、经济和文化、新线和老线、城市和乡村于一体 , 构成一条色彩斑澜、风情万种、景色各异、内涵丰富的旅游线路 。
更为令人称奇的是 , 作为一条新开发的旅游线 , 与长江风情旅游线相呼应、相连接 , 从长江与运河交界的古镇瓜洲上船 , 经过古运河到东关古渡换船 , 就能非常自然地与我市已经形成多年的乾隆水上游览线自然连接 , 这就完全做足了“水”的文章 , 突出了古城扬州历史上“车马少于船”的特色 , 使游客感受“水”的经济、“水”的文化、“水”的生活方式 。
古人云:智者乐水 。
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 , 它孕育着世界上的万事万物 , 丰富着人类的文明史 , 充实着人类社会的传统与现实文化 , 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意识形态 。
这条旅游线是历史文化与水的完整结合 , 更显现其独特的价值 。
如由南向北游 , 从白浪滔滔的长江 , 驶进宽阔的风平浪静的大运河 , 映入眼帘的是运河西岸的古寺塔影 , 婀娜多姿、风情万种的杨柳 , 富有水乡特色的小桥野渡 , 掩映于水杉翠竹荫下的农舍 , 细如羊肠的纤道 , 随风盘旋的风车 , 破浪前进的船队 , 或许还能看到巅簸在大河中的小小的渔船 , 以及不时上下潜水作业捕捉鱼儿的鱼鹰 。
如若在早上 , 面对眼前的水乡景色 , 谁又不会想起宋代词人柳永的佳句:“杨柳岸 , 晓风残月” , 真是别有一番情趣 。
在这个历史的走廊中 , 人们慢慢地看、慢慢地品 , 走进扬州 , 阅读扬州 , 感受扬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