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就问》教学设计怎么写?( 三 )


三、细读课文,深入了解
1、师:孙中山为什么要向先生提问? 生稍作思考,然后交流 。
师:糊里糊涂是什么意思?如果不糊里糊涂呢?(学习反义词) 师:于是,他就(等学生接下去)? 生交流,师出示句子: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们背的这段课文是什么意思?请您为我们讲讲吧!”
指名读 。
孙中山怎么问老师的?“壮着胆子”问是怎么问呢?谁来壮着胆子问一问?(指名读)
师:不错,你犹豫了一下,鼓足勇气读下去了 。谁再来?
好,你提问时态度很诚恳,很尊重先生 。我们一起来提问一次,好吗?
你壮着胆子问老师时心情怎么样?(体会孙中山此时紧张的心情)为什么紧张?(初步感受孙中山明知可能会挨打,但仍然勇敢地向老师提出问题的可贵精神 。)
2、当他提出自己的问题后,老师和同学又是怎样的呢?再读课文4~7节 。
师:谁来说说同学们是怎么做的? 学生交流 。师:“摇头晃脑念书”是怎么念?
出示:冬冬爱写诗,作诗时摇头晃脑,真像(
) 。指名填写 。
“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是什么样子的?谁来描述? 出示:教室里鸦雀无声,连一根针(
) 。指名填写 。
谁能给“霎时”找个意思相近的朋友? 过渡:老师真的打孙中山了?为什么?
生交流,师出示:孙中山说着,就把那篇课文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
【《不懂就问》教学设计怎么写?】你为什么要重读 “一字不漏”?(体会孙中山是一个认真学习的好学生,因此,老师没有用戒尺打他 。)
3、分角色朗读课文2-5节 。
过渡:既然孙中也怕挨打,那他为什么还要向老师提问呢?读课文第
6、7节 。
学生交流后出示句子: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
①男女生轮读句子 。②齐读句子 。③交流感悟 。
四、小结、拓展
不懂就问是人的美德,更是学习的良好习惯 。你平时遇到不懂的问题时是怎么做的?
拓展作业:课后了解孙中山的其他故事 。板书设计:
不懂就问
孙中山
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
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我依据课标和教材内容,结合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预设了四个目标 。课堂上,我围绕目标,参考教学设计,将教学分四个环节实施 。
第一步,我针对孩子对“私塾”比较陌生,借助学校这个话题引
出“私塾”,让学生知道旧时的私塾就是现在的学校,学生对私塾的好奇心被勾起,我趁机让他们学习课文第二节,了解私塾,然后自然引出课题 。学生学习兴趣较高,似乎身临私塾,学习效果特别好 。第二步,我让学生轻声读课文,学习剩下的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第三步,引导学生 “细读课文,深入了解”,这一环节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我在指导学生读熟、读好句子的基础上,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养成边读边想的好习惯,指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来理解、感受孙中山明知可能会挨老师的打,但仍然勇敢地向老师提出问题的可贵精神 。最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自己遇到问题是怎么做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向孙中山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