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借鉴( 八 )


《诗经》所录诗歌时间跨度长,从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直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500多年的社会生活,涵盖地域广泛,黄河以北直至江汉流域的都有 。
汉时,先有鲁、齐、韩三家诗,立于学官,后有《毛诗》 。
《毛诗》盛行后,齐、鲁、韩三家诗先后亡佚 。
历代解《诗经》者颇多,较好的有宋朱熹《诗集传》、清王夫之《诗经俾疏》、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王先慊《诗三家义集疏》等 。
《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 。
《风》又称《国风》,一共有15组,称为十五国风,是出自各地的民歌 。
“风”本是乐曲的统称 。
15组国风并不是15个国家的乐曲,而是十几个地区的乐曲 。
国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桧、齐、魏、唐、秦、豳、陈、曹的乐歌,共160篇 。
国风是当时当地流行的歌曲,带有地方色彩 。
从内容上说,大多数是民歌 。
作者大多是民间歌手,但是也有个别贵族 。
这一部分文学成就最高,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 。
《雅》共105篇,分为《大雅》 31篇和《小雅》74篇,...
外国的诗和中国的诗有何不同?中国唐代以后出现的近体律诗和绝句讲究格律,如句数、字数、平仄、用韵等等 。
规定很严格 。
中国诗歌含蓄、精练,讲究意境 。
外国诗歌没有中国古典诗歌的讲究,比较自由、奔放 。
中国现代诗歌(自由诗)已经与外国诗歌没有多少区别 。
诗歌被誉为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和最高体现,同时诗歌也是时代、历史文化沉淀的结果 。
中西方诗歌迥然不同,分别体现了中西方的文化、艺术、美学、文论的综合成就 。
对中西诗歌进行比较既是文化交流的客观必要,也是研究和发展我国诗歌的主观要求 。
中国的诗歌历来受到世界的关注,精炼的语言、优美的意境是其标志特征,西方的诗歌同样的耀眼夺目,我们可以从数量浩大的诗作中发现许多不朽的传世之作 。
中西的诗歌在体式、内容、结构等诸多方面存在不同之处,但也不难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的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
(一)前论 西方一些比较文学的研究者曾经指出:不同民族的文学在平行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殊途同归的现象 。
这种现象在文学作品中的确有所反映,中西的诗歌虽然有各自不同的文化底蕴,但我们从中还是可以寻找到彼此的影子 。
中国的诗歌长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西方的诗歌或多或少都受到中国诗歌的影响 。
中外、古今之间虽自成体系,但依然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并非(也没有可能)完全隔绝 。
我们从中国古典诗歌和英美现代诗歌说起,因为中国古典诗歌对西方的影响从汉诗英译开始 。
从埃兹拉·庞德翻译的《中国》和一些英美译者的翻译作品来看,中国诗的意境逐渐渗入他们的诗歌创作中,中国诗歌文字简洁,意义深刻的特点逐渐为他们所接受,而且也逐渐为他们所学习 。
美国著名意象派诗人庞德曾经说过,在中国文学中发现一个“新希腊”,从而发动了一场新的“文艺复兴” 。
中国的古典诗词不仅影响他们的创作,还影响着他们的诗歌创作理论 。
由于古汉语是一种没有词尾变化的语言,它不像英语那样有明显的人称、数和时态变化,表达上不如西方语言那么精确,因此汉语更具有模糊性,更加含蓄 。
艾米·洛威尔曾经说过:“含蓄是我们从东方学来的东西之一 。
”中国古典诗词的显著特点就显现在简洁具体 。
这要求诗人必须具有行文简洁和表达含蓄的才能 。
另一方面,中国古典诗词的一大特点生动的意象和诗中有画也融入了他们的创作中 。
这种借鉴的结果就是“汉风诗”的出现 。
英美译者翻译最多的是我国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李商隐、李贺的诗和李清照、柳永、李煜的词,他们的创作手法对英美现代诗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
我国流传的佛老思想、逃避现实、完善自身的思想也深入他们诗歌的创作中 。
勃莱一首名为《想到》的诗,就是受白居易的启发而写的 。
他的朋友赖特走得更远,他曾经给自己的一首诗加上这样的一个标题:“读了一卷坏诗,心情抑郁,于是走向一处闲置的草场,央昆虫来作伴 。
”这种白描方法明显是受到中国唐诗的影响 。
(二)相似之处中国古典诗词用词凝练,意境含蓄,诗画合一,形象生动的特点在交流中融入了英美现代诗人的诗歌创作中,我们先来比较下面的两首诗:饮酒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