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丁与木匠读后感怎么写?

一本书读完了,如果没有让它和我们发生点什么,可能就真的完了 。它会变成占据书架的纸张,与我们再无瓜葛 。我们还要再与它发生点什么才行 。
纠正的误区一
在心理、教育文章遍布的今天,我们听到太多观点 。其中有一个观点是:夫妻关系应先于亲子关系 。要把夫妻关系放在第一位,其次才是亲子关系 。然而高普尼克奶奶告诉我们:
对孩子的爱就像一个无法言喻的承诺 。
我们对孩子的爱如此特殊,以至于让“我们会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关心自己的孩子 。我们认为,自己孩子的幸福比其他任何事情都重要,甚至比其他孩子或我们自己的幸福都重要 。”
正因如此,我们才会在生活中看到为孩子付出的父母,愿意牺牲自己的父母 。我们当然不是提倡父母为孩子的牺牲,但是或许,我们可以理解他们,而非指责 。
那么,牺牲是必然而无解的吗?我们或许可以增加一些智慧 。夫妻之爱不同于亲子之爱,在不同的情境中,依据具体事情选择并做出符合当下情形的行为,才是解决之道 。我们真正要理解的是夫妻关系不同于亲子关系,而不是将其排序或对立 。
纠正的误区二
什么样的父母是好父母?孩子是否健康、愉快、成功是标准,TA是否符合标准,成了考核父母的 KPI 。另一个人的身体、情绪、成就,要由我们来负责,且一旦出问题,受到谴责并被认为失败的竟然是我们 。理由只有一个,那个人是我们的孩子 。世上竟有这种不合理的存在!身处其中的我们毫不怀疑其合理性 。
高普尼克在《园丁与木匠》中告诉我们,从进化的角度来看,保留多样性是人类得以生存发展至今的关键策略 。我们没法用一个标准衡量所有的孩子,比如专注力 。
每个孩子都不一样 。我们全然地无条件地爱着他们,无论他们睡着了或是醒着,无论他们优秀或是平庸,无论他们健康还是生病,无论他们快乐或是烦恼,我们都发自内心地爱他们 。这样的我们就是好父母 。
得到的启示
从观察式学习、证言式学习到掌握式学习,再到探索、创造自己的文化,孩子们的学习一直在发生着 。玩,于孩子来说,就是学 。孩子是自己学习的主导者 。
父母最该做的,是打造一个安全的环境,让孩子得以满足其探索的需要 。成为一名创造肥沃土壤的园丁,涵养整个生态系统,让不同植物依其特性自由生长,是父母的荣耀 。
运用于生活
在群里和大家一起读完《园丁与木匠》后,我看到吴钩老师写了一篇《每个“神童”背后,都站着一对残忍虚伪的父母》 。其中回顾了自古就有的“神童崇拜”现象,汉代时,朝廷设了“童子郎”的官职 。唐朝时,十岁以下神童通过童子科考试,便可获官职 。宋承唐制,亦设童子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