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诗人郑思肖诗词

南宋诗人郑思肖诗词

《画菊》郑思肖的译文郑思肖(1241~1318) 字忆翁 , 号所南 , 宋末诗人、画家 。
连江(今属福建)人 。
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 。
元军南侵时 , 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 , 未被采纳 。
以后客居吴下 , 寄食报国寺 。
原名不详 , 宋亡后 , 隐居苏州 , 改名思肖 , 表示思念赵宋 , 取“肖”从“□”之意 。
字忆翁 , 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 , 表示以“南”为“所”;名住地为“本穴世界” , 移“本”字之“十”置“穴”中 , 即“大宋” 。
日常坐卧 , 也要向南背北 。
他擅长作墨兰 , 宋亡后画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 , 人问其故 , 答曰:“地为人夺去 , 汝犹不知耶?”郑思肖自励节操 , 忧愤坚贞 , 令人泪下!他颂菊自喻 , 倾注了他的血泪和生命! 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 。
<画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花开不并百花丛 , 独立疏篱趣未穷”这两句咏菊诗 , 是人们对菊花的共识 。
菊花不与百花同时开放 , 她是不随俗不媚时的高士 。
“宁可枝头抱香死 , 何曾吹落北风中”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 , 决不被北风吹落 , 描绘了傲骨凌霜 , 孤傲绝俗的菊花 , 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 , 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 。
这是郑思肖独特的感悟 , 是他不屈不移、忠于故国的誓言 。
郑思肖的这首画菊诗 , 与一般赞颂菊花不俗不艳不媚不屈的诗歌不同 , 托物言志 , 深隐诗人的人生遭际和理想追求 , 是一首有特定生活内涵的菊花诗 。
宋代诗人对菊花枯死枝头的咏叹 , 已成不解的情结 , 这当然与南宋偏安的隐痛有关 。
陆游在《枯菊》中有“空余残蕊抱枝干”的诗句 , 朱淑贞在《黄花》中有“宁可抱香枝上老 , 不随黄叶舞秋风”的诗句 。
从形象审美的完备和政治指向的分明来看 , 都略逊郑思肖的这两句诗 。
“枝头抱香死”比“抱香枝上老”更为痛切悲壮 , 且语气磅礴誓无反顾 。
“何曾吹落北风中”和“不随黄叶舞秋风”相较 , 前者质询 , 语气坚定;后者陈述 , 一个“舞”字带来了些许佻达的情调 , 与主题略显游离 。
更重要的是 , 前者点出“北风” , 分明指向起于北方的蒙古汗国 , 反抗之情 , 跃然纸上 。
此解不知是否合适 。
宋朝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展开全部 一、著名的诗人:辛弃疾 范仲淹 朱熹 陆游 王安石 林升 文天祥 范成大 李清照 欧阳修 叶绍翁 程颢 杨万里 白胜 张俞 梅尧臣 岳飞 胡铨 柳永 张轼 晁说之 郑会 王禹 僧志南 刘季孙 谢枋得 徐元杰 曹豳 朱淑贞 王淇 刘克庄 叶采 王令 司马光 沈括 翁卷 传徐矶 曾几 戴敏 黄庭坚 林逋 苏舜钦 文同 苏轼 朱弁 陈与义 戴复古 郑思肖 谢翱 雷震 杨朴 刘翰 周必大 蔡确 洪咨夔 林稹 杜耒 白玉蟾 卢梅坡 牧童 蔡襄 王硅 邵雍 晏殊 赵鼎 高翥 李纲 秦观 陈与兴 寇准 李之仪 王观 晏几道 张先 赵佶 周邦彦 杨亿 米芾 谢克家 黄裳 章楶 潘阆 蔡伸 姜夔 刘辰翁 史达祖 唐琬 吴文英 严仁 张元干 周密 朱淑真 赵师秀 袁去华 刘子翚等等 。
二、简介(节选):1、陆游(1125—1210) , 字务观 , 号放翁 。
汉族 , 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
南宋诗人 。
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熏陶 , 高宗时应礼部试 , 为秦桧所黜 。
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
中年入蜀 , 投身军旅生活 , 官至宝章阁待制 。
晚年退居家乡 , 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 。
创作诗歌很多 , 今存九千多首 , 内容极为丰富 。
抒发政治抱负 , 反映人民疾苦 , 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 , 也多清新之作 。
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 , 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 。
杨慎谓其词纤丽处似秦观 , 雄慨处似苏轼 。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2、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 , 号诚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