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城为什么是诗词之乡( 四 )


用了“待到”二字,表示了坚定的信心:九月八日这一天一定会到来的 。
人们对重阳节也是盼望的,“待到”二字也起到了促使人们迎接这个佳节到来的作用,向人们展示了美好的前景 。
诗的第二句写菊花的威力:“我花开后百花杀” 。
百花的凋零与菊花的开放本没有必然的联系,在诗里却写成菊花一开百花就枯萎了,变成了因果关系,这正是强调了菊花的威力 。
唐代是崇尚牡丹的,把牡丹视为国花 。
据唐人李肇《国史补》载:“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 。
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 。
”黄巢一反传统的观念,对菊花大加赞扬,你看,“我花开”与“百花杀”恰成为鲜明的对照,更显出菊花精神抖擞、威力极大 。
重阳,是菊花的节日 。
诗的三、四两句描写重阳节的景象 。
第三句写味,“冲天香阵透长安”,这香,不是幽香、不是清香,而是“冲天香阵” 。
天,在封建社会里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它是至高无上的权威,是天地万物的主宰,就连作为人间最高统治者的封建帝王,也只能称为“天子” 。
他父天母地,是奉上天之命来管理万民的 。
但菊花的香气却可以“冲天”;不仅“冲天”,还能充塞京城长安 。
一个“冲”、一个“透”,表现了菊花、从而也体现了诗人那种藐视天地的雄伟气魄 。
第四句写色 。
如果第三句是传菊花的“神”,那么,第四句则是写菊花的“形” 。
“满城尽带黄金甲”,“满城”是说菊花无处不有,遍满京都;“尽带”是说这遍满长安的菊花,无一例外地全都披上了黄金甲 。
身披黄金铠甲,屹立在飒飒西风之中,抗霜半寒,傲然怒放,这形象是何等英武!何等俊伟!况且,“满”城“尽”是,如同云霞,映照着天空;如同烈火,燃遍了长安!这里所歌咏、所塑造的,不是单独某一株菊花,而是菊花的“英雄群像” 。
这首诗是以菊喻志,借物抒怀,通过刻划菊花的形象、歌颂菊花的威武精神,表现了作者等待时机改天换地的英雄气魄 。
当农民起义的“重阳佳节”到来之日,那些封建统治阶级威风扫地,不是如同那些“百花”一样凋零了吗?当浩浩荡荡的义军开进长安之后,那身着戎装的义军战士,不是象这满城菊花一样,金烂烂辉光耀目、威凛凛豪气冲天吗?这首菊花诗是封建社会农民起义英雄的颂歌 。
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既写了菊花的精神,也写了菊花的外形,形神兼备;既写了菊花的香气冲天,又写了菊花的金甲满城,色味俱全,形象十分鲜明 。
语言朴素,气魄宏伟,充满了使人振奋的鼓舞力量 。
求采纳
我要有关明月的诗词一、汉魏诗 1、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2、 听月诗 听月楼头接太清,依楼听月最分明 。
摩天咿哑冰轮转,捣药叮咚玉杵鸣 。
乐奏广寒声细细,斧柯丹桂响叮叮 。
偶然一阵香风起,吹落嫦娥笑语声 。
3、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
4、怨歌行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
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
二、唐宋诗 十五夜望月 (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
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
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