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城为什么是诗词之乡( 六 )


黄巢是今山东荷泽人,从小读过书,又能骑马射箭 。
他曾经到京城长安去参加进士考试 。
考了几次,都没有考中 。
公元875年率领数千人在曹州起义,878年继王仙芝(农民起义领袖,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死后被推为领袖,称冲天大将军 。
881年攻破唐朝京都长安,建立农民政权,国号大齐 。
但由于没有建立较稳固的根据地和未乘胜追歼残余势力,使敌人得以反扑 。
后因弹尽粮绝,被迫撤出长安,转战山东,884年在泰山狼虎谷战败自杀 。
以下诗词解释摘自《唐诗鉴赏辞典》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重阳节(九月九)赏菊的风俗,相沿既远,这一天也无形中成了菊花节 。
这首菊花诗,其实并非泛咏菊花,而是遥庆菊花节 。
为什麽不用“九月九”而说“九月八”呢?是为了与后面的“杀”、“甲”字叶韵 。
一个“待”字是充满热情的期待,是热烈的向往 。
“待”到那一天会怎麽样呢?作者以石破天惊的奇句-“我花开后百花杀”接应上句 。
菊花开时百花已凋零,这本是自然规律,也是人们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 。
这里特意将菊花之“开”与百花之“杀”(凋零)并列在一起,构成鲜明对照,以显示其间的必然联系 。
作者亲切地称菊花为“我花”,显然是把它作为广大被压迫人民的象征,那么,与之相对的“百花”自然是喻指反动腐朽的封建统治集团了 。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
”整个长安城,都开满了带着黄金盔甲的菊花 。
它们散发出的阵阵浓郁香气,直冲云天,浸透全城 。
想象的奇特,设喻的新颖,辞采的壮伟,意境的瑰丽,都可谓前无古人 。
菊花,在封建文人笔下,最多不过把它作为劲节的化身,赞美其傲霜的品格;这里却赋予它农民起义军战士的战斗风貌与性格,把黄色的花瓣设想成战士的盔甲,使它从幽人高士之花成为最新最美的农民革命战士之花 。
正因为这样,作者笔下的菊花也就一变过去那种幽独淡雅的静态美,显现出一种豪迈粗犷、充满战斗气息的动态美 。
它既非“孤标”,也不止“丛菊”,而是花开满城,占尽秋光,散发出阵阵浓郁的战斗芳香,所以用“香阵”来形容 。
“冲”、“透”二字,分别写出其气势之盛与浸染之深,生动地展示出农民起义军攻占长安,主宰一切的胜利前景 。
由此可见“满城尽带黄金甲”说的就是,在菊花盛开的秋季,总会有一天带着黄金盔甲的农民起义军,遍布整个长安城 。
显示出作者天翻地覆、扭转乾坤的壮志胸怀,不愧是揭竿而起的千古豪杰 。
徐志摩《再别康桥》诗词的完整意思展开全部 《再别康桥》赏析徐志摩是浙江海宁县硖石镇人,1897年出生,至1931年飞机出事,生活了35年,英年早逝 。
原名徐章垿,为什么改名叫徐志摩呢?因为他小时侯特别可爱,清末时长着一个大脑袋,留着一个"猪尾巴",所以他的父亲就请了一个名叫志慧的和尚看相,说是将来必成大器 。
所以1928年,他出国时改名"徐志摩"——志慧和尚摸过的 。
一:彩虹似的梦的追寻与幻灭徐志摩家中富裕 。
其父徐深如办有酱厂,钱庄,绸庄,灯泡厂,在上海,杭州有投资,是沪杭铁路的股东之一,硖石镇商会会长,且徐志摩是家中独子,深受长辈喜爱 。
家庭对他有影响,他活泼好动,喜欢交友 。
再者,他的婚姻对他也有影响 。
1915年,他在北大读预科(当时先读3年预科,再读5年本科)时,认识了张幼仪,她端庄,善自理,会理财 。
有人把她比作《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当然,王熙凤的品质大大不如张幼仪 。
不仅如此,张家更有钱,所以徐家很高兴找到这个媳妇 。
大家都知道,解放前的婚姻,一为政治,二为经济 。
而徐父是商人,自然很喜欢,更重要的是,张幼仪的大哥张家敖是中国银行总裁,徐志摩知道而且认识张家敖 。
以前读书时,张家敖曾视察过徐志摩就读的中学,知道徐志摩的语文好,作文写得好,所以同意徐志摩与张幼仪的婚事 。
二哥张学励,是中国现代哲学史上有名的哲学家,民社党主席 。
张学励介绍徐志摩认识了梁启超,梁启超深爱徐志摩这个弟子劝他出国深造 。
于是1918年8月,徐志摩赴美留学,同行有汪精卫 。
他先到克拉克大学学历史,一年后取得学士学位 。
1919年9月份,他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学政治经济学,一年后获硕士学位 。
1920年7月份,徐志摩不想读了,到英国剑桥大学找罗素(一位自然哲学家,被徐志摩称为英国的"梁启超"),但两人失之交臂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