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小学化论文范文有没有?( 十 )



幼儿教育小学化论文范文有没有?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 是当今社会耳熟能详的流行语 , 但真正的“起跑线”不是让孩子学多少知识和技能 , 而是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由于当前应试教育和社会上一些不良宣传的影响 , 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现象久禁不衰 , 严重违背了幼儿教育教学规律 , 损害了幼儿的身心健康 。如何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的问题呢?
一、必须明确学前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
3—6岁的幼儿正是培养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丁性品质以及良好行为习惯最佳时期 , 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 , 实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原则 , 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活动和学习环境 , 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 应该重视幼儿的个别差异 , 为每一个幼儿提供发挥潜能 , 并在已有水平上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和条件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
二、深刻反思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成因 。
1、教育部门监控力度不足 。
面对日益严峻的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 , 教育行政部门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 , 没能及时对这种错误倾向予以制止和纠正 , 更有甚者 , 还从活动组织、评奖、职称评定等方面不自觉地为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进行推波助澜 。
2、办园宗旨不端正 。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 家长们对幼儿园提前学习写字、算算术等呼声较高 , 特别是以营利为目的的民办幼儿园 , 为了吸引生源 , 迎合家长的需要 , 教授一些小学的学习内容 。向幼儿提出过高的水平要求 , 以求幼儿拿出学习成绩来 , 满足家长的要求 , 并以此作为“办园成绩”向社会炫耀、提高幼儿园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
3、家长把学前教育单纯的理解为智力开发 。
使幼儿家长对可以“看得见摸的着”的知识、技能的关注度远高于量化的 , 良好的性格、行为习惯、审美、情绪等非智力因素 。
三、遏制学前教育“小学化”必须转变教育观念 。
俗话说:“三岁看大 , 七岁看老” 。幼儿时期良好的教育是一个人性格、习惯、能力、自我意识等的初步形成阶段 , 如果这一时期能够接受规范的学前教育 , 形成良好的性格、习惯将会有利于他一生的发展 。克服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必须做好“三个转变 。
一是必须转变办园理念 。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归根结底是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的“小学化” , 而园长是幼儿园课程的领导者 , 对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起决定作用 , 园长有什么样的办园理念就会选择什么样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 。因此 , 园长首先要转变自己的管理理念 ,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以“幼儿发展为本” , 用发展的眼光看教育 , 不能只注重办园的功利性 , 更不能因迎合家长的错误需求而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